我從網上讀到王科力的《病中碎語——給親友的幾句話》,心中不禁一酸,馬上給李文子撥電話,想問問王科力的情況。當時打不通。晚上李文子把電話打回來。我問王科力的情況怎麼樣?她說,剛去醫院看過他,已經三天不能進食,也不能說話,醫院報病危了。又過了兩天,共識網發布訃告,王科力於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一日與世長辭。他剛滿三十歲就走了,怎不讓人扼腕痛惜!
四年前,共識網問世,周誌興、喻杉夫婦邀我聚會,我第一次見到王科力。後來參加過幾次共識網聚會,又和他見過幾麵,每次王科力都熱情地稱呼我老師。二〇一三年初去政法大學參加陳夏紅的婚禮,宴會上見到王科力,意識到他可能是政法大學畢業生。最近才知道,他一九八三年十月出生於河南農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二〇〇四年從政法大學本科畢業後,幹過媒體,參與過NGO,三年前結婚,沒有孩子,小夫妻過著清貧的生活。他最後一個工作崗位就是共識網。我為稿子的事和王科力通過幾封電子郵件。最後一次大約是二〇一三年五月,他告訴我得了癌症,動了手術,我推薦的稿子,他會轉給同事認真處理。當時我隻說,希望他好好養病,爭取早日康複。沒想到才過了幾個月,死神已經向他招手!我想多給他一點關心,卻來不及了!
現代社會的公共生活,離不開媒體。在互聯網大行其道以前,思想交流的主要媒體是雜誌。近二十年,《讀書》、《東方》、《方法》、《書屋》、《戰略與管理》、《炎黃春秋》,曾在不同的時段成為知識界首選的思想平台。進入二十一世紀,互聯網的作用迅速超越了紙質媒體。網絡傳播速度快,成本低,覆蓋麵寬,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在中國大陸,從李永剛的“思想的境界”開始,“世紀中國”、“問題與主義”、“改造與建設”、“選舉與治理”、“燕南”等網站都曾一領風騷。它們開開停停,生生死死,濃縮了當代中國的思想脈動。
共識網誕生之初,我並未特別在意,以為隻不過是在數量的維度上新添了一個。但幾年下來,我感到,它已經成為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識網會聚老中青,包容左中右,麵向官產學,不論國內國外,官方民間,重要聲音,在這裏幾乎都可以聽到。不光是中國內地讀者關心,就是香港、台灣、日本、歐洲、北美那些關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走向的專家學者,也十分關注。在中國內地主辦的思想文化網站很多,就信息捕捉的廣度和提煉的深度而言,共識網可謂首屈一指。網站定位的成功,固然應歸功於創辦人周誌興,但能夠實現這個成功的定位,肯定離不開王科力和其他青年編輯的嘔心瀝血。
我看重共識網,主要倒不在於轉載過我的一些文章,更重要的是,它成為我幫助朋友發言的重要渠道。《領導者》固然好,可是兩個月才出一期。《炎黃春秋》固然好,一個月才出一期。其篇幅都有限製,選稿必須精益求精。共識網每日每時都可以更新,又不受篇幅限製,這就為作者提供了一條快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