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美]詹姆斯·C.斯科特.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程立顯、劉建等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01.
[40]曹錦清、張樂天、陳中亞.浙北鄉村的社會文化變遷.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
[41][英]安吉拉·麥克羅比.文化研究的用途.李慶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2]費孝通.江村農民生活及其變遷.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7.
[43]盛世豪、鄭燕偉.“浙江現象”——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4]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當代浙江研究所.當代浙江簡史1949-1998年.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0.
[45][冰]埃格特森.新製度經濟學.吳經邦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6][英]羅鋼、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47]包偉民.浙江區域史研究.杭州:杭州出版社,2003.
[48][美]道格拉斯·C.諾斯.製度、製度變遷與經濟績效.劉守英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49]穆雯瑛.晉商史料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50]張正明.晉商興衰史.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51][英]大衛·麥克裏蘭.意識形態(第二版).孔兆政、蔣龍翔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2][英]安吉拉·麥克羅比.文化研究的用途.李慶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3][美]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視覺文化導論.倪偉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54][美]理查[德]R.納爾遜、悉尼·G.溫特.經濟變遷的演化理論.胡世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55]楊中芳、彭泗清.中國人人際信任的概念化:一個人際關係的觀點.社會學研究,1999(2).
[56]儲小平、李懷祖.信任與家族企業的成長.管理世界,2003(6).
[57]文崇一、蕭新煌.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台灣巨流圖書公司,1988.
[58]李偉民、梁玉成.特殊信任與普遍信任:中國人信任的結構與特征.載中國社會中的信任.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
[59]楊宜音.試析人際關係及其分類——兼與黃光國先生商榷.社會學研究,1995(5).
[60]王銘銘、王斯福.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61]錢杭.關於當代中國農村宗教研究的幾個問題.學術月刊,1993(3).
[62]周曉虹.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民.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3][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傳播政治經濟學.胡正榮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64][法]波德裏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誌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5]王曉毅、朱成堡.中國鄉村的民營企業與家族經濟.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
[66]林毅夫.製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67]王春光.流動中的社會網絡:溫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動方式.社會學研究,2000(3).
[68]翟學偉.社會流動與關係信任——也論關係強度與農民工的求職策略.社會學研究,2003(1).
[69]鄭伯塤.家族主義與領導行為.楊中芳、高尚仁.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
[70]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個體私營經濟調研報告.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
[71][美]弗蘭西斯·福山.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李宛蓉譯.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8.
[72]李新春、張書軍.家族企業:組織、行為與中國經濟.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3][英]羅傑·西爾弗斯通.電視與日常生活.陶慶梅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74][美]弗·傑姆遜.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張旭東譯.北京:三聯書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