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尋求朋友的幫助,找個人出去聊聊天或者散散心可以讓你的心靈獲得安慰。但是你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的幫助上,因為別人的幫助所起的作用始終都是外在和表象的,隻有你自己了解自己心裏的真實想法和需求。當你直麵自己的痛苦,然後冷靜下來去自我安慰,讓自己的心境恢複平靜,之後你才可能獲得冷靜思考的空間。你靜下心來想一想遠比你什麼都不做要舒服得多,而且當你能思考時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人生不可能總是處於低穀,但是如果你一味地消沉下去你就真的可能很難再爬上高峰。麵對消沉等負麵情緒的困擾,女人們需要學會的是自我救贖,這個世界上能夠拯救你的人不多,而最有用的始終隻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
少一些優柔寡斷,多一分果斷堅決
1974年,希拉裏告訴了好友薩拉·埃爾曼一個決定,她要去阿肯色,去和克林頓在一起。薩拉·埃爾曼幾乎憤怒地指責她:“你是不是瘋了,你到底打不打算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實際上,不隻是薩拉·埃爾曼,幾乎所有希拉裏的家人、朋友和認識她的人都反對她的決定。但她沒有因此而患得患失,沒有更多地去為未來擔憂“如果比爾不愛我了,怎麼辦?如果我不幸福,怎麼辦……”她果斷地追隨克林頓而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並堅信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試想,如果當時希拉裏因為優柔寡斷而錯過了克林頓,還會有和克林頓一起入主白宮的希拉裏嗎?
實際上,不隻是追隨克林頓這件事上希拉裏表現出了果斷堅決,她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如此。決定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是如此,決定支持奧巴馬是如此,決定出任國務卿也是如此。
不過,生活中存在太多猶豫的人,尤其是優柔寡斷的女人。很多事情需要用勇氣和決心來爭取,而許多女人卻在猶豫不決中錯失了良機!原因不是對事情的本身不理解,而是太過於在意它周圍的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也容易被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所動搖,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唯唯諾諾,結果隻能是追悔莫及。
有一位母親試圖用金錢贖回在戰爭中被敵軍俘虜的兩個兒子,但她被告知隻能救回其中一個。這位慈愛而飽受折磨的母親不知所措了,她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卻無法決定救哪一個,犧牲哪一個。這樣,她一直處於兩難選擇的巨大痛苦中,結果她的兩個兒子都被處決了。
還有媒體報道過這樣一個母親,在一場洪水中,兩個孩子都即將被洪水吞噬,母親救起了大兒子。當被人問及落水那一刻,麵對兩個即將被洪水卷走的孩子時是怎麼想的,這位母親說:“我什麼都沒有想,我隻能抓住離我最近的那個,當我確保這個孩子安全了,再想去救另一個時,就什麼都看不見了……”
的確,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孩子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割舍哪個都心疼,但是如果像第一個故事中的母親那樣因難以決斷而失去兩個孩子,顯然是不理智的。
歌德曾經說過,猶豫不決的人,永遠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為機會往往在你猶豫的片刻錯失掉。心理學家也告誡人們,在需要作出選擇時,不應將各種可能的結果單純地視為對的或錯的,好的或壞的,甚至不應視為更好或更壞,隻把它們看做不同的出路而已,隻要自己勇敢地走下去,每一條路都是正確的,隻是其中的坎坷和風景不同。
由此可見,無論是麵對什麼選擇,猶豫不決都會誤大事。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雖然在能力上出類拔萃,卻會因猶豫不決的行動習慣錯失良機而淪為平庸之輩。因此,無論是追求成功的輝煌,還是追求生活的平和,都應該有果斷做出抉擇的能力。作為一個平凡的女子,你或許不能像希拉裏一樣每一次抉擇都魄力十足,具有雷霆之勢,但是拋開疑慮,避免優柔寡斷是你應該做到的,關於這一點,女人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努力:
1.自強自立。培養自信、自主、自強、自立的勇氣和信心,培養自己性格中果斷獨立的良好品質。
2.決定取舍。不要追求盡善盡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隻要不違背大原則,就可以決定取舍。
3.有膽有識。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和冒險精神。人類對自己總是姑息軟弱的,盡管平時一再說要堅強,可一麵對自己,就連所說的一半也實行不了了。
4.主動思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經常開動腦筋,勤學多思,是關鍵時刻有主見的前提和基礎。
5.遇事冷靜。排除外界幹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仔細分析,也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