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高校網絡財務係統的建設(1 / 3)

網絡財務的發展日新月異。當前,如何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學校網絡財務管理的問題,已是學校實現現代財務管理的必然選擇。現結合信陽師範學院應用網絡財務的實踐,對單位運用網絡財務進行管理提出一些思考,以饗讀者。

信陽師範學院是一所師範專業為主體、具有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河南省屬本科院校,是河南省兩所重點高等師範院校之一,也是河南省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的重要基地。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學校已發展成為具有47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史、哲、經、管、法、教、理、工等9大學科門類的本科院校。校園占地麵積79.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麵積49.8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614.66萬元,圖書館藏書163.03萬冊,中外文期刊3875種。基礎數學、漢語言文學等18個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設有河南省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擁有兩個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3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有網絡信息與計算中心,有各類實驗室55個,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18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000多萬元。現有教職工125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300多人,碩士、博士學位教師400多人。在校碩士研究生、普通本專科學生160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6000餘人。

計算機在學校財務上的應用是1992年先從工資核算開始,逐步過渡到整個賬務係統的核算,1997年在原有單機核算的基礎上,轉向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了學校內部的會計電算化局域網,實現了學校財務網絡管理。經過多年來的運行,對整個學校的會計核算方法,財務工作方式、會計監控職能和財務實務管理等方麵帶來了深刻變革。

(1)依托實時生成功能,實現財務信息實時化網絡財務的一大特點就是財務信息的實時生成。無論會計核算業務發生在何時何地,一旦確認都將存入相應的服務器,並主動送到網絡財務管理係統,進行實時處理並自動生成,使會計核算實時和迅速。信陽師範學院在學校財務處設立網絡財務服務器,把全校各單位的財務進入網上核算,並通過出納、會計賬務、學生收費、工資管理、經費查詢和預算管理等子係統資料的無縫連接,形成了學校內部計算機聯網運行的局域網,實現了會計核算的實時處理、實時彙總,實時反映。

(2)依托遠程處理功能,實現財務管理集中化在實施網絡財務核算之前,由於下屬各單位的辦公樓宇分布分散與交通通訊等限製,學校內部上下之間在信息溝通、管理幅度、集權決策等方麵都存在著困難,導致上下信息不對稱、財務決策遲緩,影響了整個學校財務管理的效率。應用網絡財務,物理空間距離變成鼠標距離,使學校的管理能力延伸到任何一個結點,財務管理集中化變為現實。

(3)依托網上理財功能,實現財務監控動態化網絡財務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在網上進行理財活動,不僅實施財務核算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實施遠程控製和監督,使財務監控從事後的靜態監控,發展為事中的動態監控。盡管內部組織層次複雜、管理鏈條長,但通過網絡財務,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隨時監控各級的經營動作、財務動態。在空間上是全麵監控,通過各部門及各種業務與網絡財務聯網連接,對整個單位的正常運營過程中的成本、業務動態,實行全麵監督與控製;在時間上是全過程監控,利用網絡技術的遠程處理和集中處理能力,通過網絡係統實時信息,進行過程監控。如學校領導通過“財務信息綜合查詢決策係統”,隨時掌握某單位某筆業務的發生情況,對單位異常的財務活動隨時通過網絡“下達”新的財務決策指令,所屬單位也可以通過網絡係統隨時“上傳”請示,從而實現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無紙化辦公,提高了財務決策的時效。同時,學校可以把網絡係統連接到單位的審計部門,使原來事後審計變為實時審計、過程審計,有效地製止了財務決策失誤與資金流失等問題的發生。

(4)依托網絡技術功能,實現財務工作網絡化如今學校的管理,各部門之間、各種業務之間在分工進一步細致的同時,相互之間的關聯卻是越來越緊密,運作也是更加精密,這就要求網絡財務和內部各業務管理係統“無縫連接”,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財務工作網絡化。信陽師範學院的具體做法:一是學校內部信息“三流合一”,即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度統一,網絡財務已經與學生管理、資產管理、人事工資等進行連接,形成學校內部信息網絡係統,進行聯網申報連接,實現資料資源共享;二是與社會外部的聯網運行,就是通過互聯網,實施與學生、教職工及業務客戶之間的協同,與網上銀行、稅務機關的協同。如學校網絡財務已實現與網上銀行聯網,可以隨時查詢各二級單位銀行賬戶最新資金信息,並隨時可以進行網上調度劃轉資金,直接進行網上支付和網上結算,顯著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網絡財務係統是學校管理信息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站在整個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設計和開發的,在提供完整的財務核算功能的基礎上提供很強的財務分析和決策支持功能,充分考慮和其他子係統的關係和資料接口,能和學校管理的其他子係統一起構成一個資料高度共享、協調運作的有機整體。

網絡財務係統是對學校教學、科研及管理等活動中產生的價值信息即資金流進行采集和處理,以供各級管理人員及信息使用者驅動相應的彙總、分析、預測和決策模型獲取相關信息的開放式、智能化的業務活動與財務活動協同運行的新型管理係統。

7.1.1 學校的財務管理模式

學校網絡財務係統的設計是以實現業務處理、管理職能與會計核算和財務監控的協同管理為目標,依據業務重組理論、決策理論,提供滿足決策目標的預測、控製和分析手段,並能有效地控製學校的各項支出。建立在協同運作基礎上的財務軟件能夠跨部門應用,使信息資源充分共享,資料在係統間傳遞非常流暢,學校各個管理部門都能夠直接得到其最需要的相關信息,從而以最快速度做出決策,完全能夠達到學校資金流與物流的一體化管理目標。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進行,市場經濟要求高校在國家宏觀調控和指導下自主辦學,相應地努力拓寬籌資渠道,優化支出結構,追求最大的辦學效益成為財務管理的基本目標。同時科學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型的社會環境所創造的新技術條件優化了網絡財務係統的客觀環境。

提供及時、正確、相關的會計信息是高等院校網絡財務的功能與作用的具體體現。網絡財務會計目標的強化可以體現在其所提供信息的質量特征上。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都由於大功能電子計算機的運用,更容易實現也更加必要了。由於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不僅會計工作的效率、提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為提高,也可以更好地做到如實反映,使網絡財務係統的信賴度增加,可靠性提高。

校園網是整個學校信息管理係統建立的基礎,也是網絡財務係統運行的基礎。沒有校園網,學校內部的各種信息就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的舞台。網絡財務是現代財務會計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的高度結合,其主要特點是“技術—業務—財務—管理”四方麵信息的高度共享,而要使得信息共享、資料交換、良性循環、高效運作的必備條件就必須有計算機網絡,網絡財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能得以充分體現。

校園網作為學校內部信息管理和交換的基礎設施,是以Internet技術基礎在學校內部信息係統的應用和延伸,但又不局限於學校內部。它基於TCP/IP協議和WWW技術規範,通過簡單的瀏覽接口,方便地集成現有各類係統,其節點由一個或幾個防火牆保護,防火牆之間由安全性高的虛擬網連接,它是一個開放、分布、動態的雙向多媒體信息交流環境,是對現有網絡平台、應用技術和信息資源的重組與集成,是Web協議構建的信息集成和信息服務的信息設施。校園網除了具有Internet的所有特點外,最明顯的不同在於學校的某些信息可能要對外保密,外來者的訪問要受到防火牆的限製,但學校內部用戶可以根據所授權限的不同而獲得不同級別的信息,而且內部用戶還可以有限地連接到外部的Internet,達到內外相通,但又不受外部幹擾,可以更快地傳遞更加豐富的信息形式。

學校管理信息係統應是對學校各職能部門、各院係、科研等管理子係統產生的信息的集合,即把教務管理係統、學生管理係統、人事管理係統、資產管理係統、網絡財務係統、圖書管理係統、科研管理係統等以及各係院的管理係統發送到校園網Web網頁的信息加以整理、集合形成新的信息係統數據庫的資料,即中心數據庫的資料。該數據庫資料的錄入、修改、刪除權限授予資料所屬的部門,其他部門或人員隻能根據所授權限進行查詢。學校管理信息係統與學校辦公自動化係統相輔相成,成為學校各級領導決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