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閃光的外交智慧(1 / 3)

回顧新中國的外交實踐,我們不難發現把傳統哲學理念運用於外交事務的眾多案例。我們的先輩創造的智慧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些哲理是指引我們撥開迷霧、繞過暗礁、順利前行的標識。

見機而行,順勢而為,後發製人,彎弓不發,求同存異,不卑不亢,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居安思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等言簡意賅、言近旨遠的文字,是我們對外交往的明燈和鑰匙。

外交工作既有交流、合作,也有交鋒和鬥爭。同過去相比,今天的國際形勢更趨複雜,外交工作更加艱巨。我國外交界把當前國際形勢的主要特點歸納為三個“大”: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催生這“三大”的因素有四個:西亞北非局勢動蕩、金融危機和與此相關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力量加快崛起、美國以加大對亞太戰略投入為重點的全球戰略調整。

現在早已不是閉關鎖國的年代,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在國際格局加快轉換和演變的背景下,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國際環境下進行的。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不能沒有中國,中外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機遇與挑戰並存依然是我國麵臨的基本現實。

一方麵,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上很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中國的參與,這既是客觀需要,也是我們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麵,我國同國際社會的關係(雙邊和多邊)正在經曆深刻調整。西方對我國合作和遏製的兩手都在加強。我國同一些發展中國家在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利益分歧和摩擦也在增多。世界各主要力量看待我國發展的心態失衡,使我國處理同他們的關係增加了新的複雜因素和難度。

實踐證明,在浩繁艱巨的對外工作中,既要準確把握外交戰略和大政方針,又要嫻熟運用外交策略;既要善於溝通和交流,又要講究辯爭和交鋒的藝術,掌握鬥爭的主動權。

外交工作的主要使命簡言之是四個方麵: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民族尊嚴。這四條是要堅決維護的,該爭的一定要爭。對侵犯我國主權、危害我國國家安全、損害我國權益、褻瀆我民族尊嚴的行為,一定要立場鮮明、態度堅決地作出反應,給予反擊,但要講究策略,方式方法要得當。

見機而行

在對外交涉中,既要做到有理、有利,還要注意有節。切忌感情用事。要掌握火候,注意分寸,否則事與願違。為了維護我國的利益,壯大我們自身的力量,既要有膽,還要有識;既需要勇氣,還要有智慧。沉著、冷靜、不急不躁,妥善處理麵臨的問題。

見機而行,核心是“見機”。采取一項外交行動,或就某一事件作出重要表態,要把握時機,早一步不行,晚一步也不行。時機不到,不能心急;時機一到,切莫錯失。時機的把握在外交工作中十分重要。成語“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就是這個意思。在對外交涉中,底牌何時亮出,原有的方案是否有必要根據形勢的變化或談判、交涉的情況作必要調整或改變,都需要慎重斟酌。處理得好,就能掌握主動。

順勢而為

外交領域麵臨的問題有的非常複雜,特別是那些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十分敏感、棘手,南海問題就是一例。我國的權益要理直氣壯地講,但維護大局穩定是工作前提。目前,徹底解決南海問題的時機和條件都不成熟。從現在的形勢看,有關南海問題的爭議將可能長期進行下去,關鍵是地區各國要把有關爭議切實限定在可控範圍內。據我理解,“順勢而為”正是我們當前的做法。積極主動做有關各方的工作,既維權又維穩,就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後發製人

這是對外工作的一項重要策略。意思是說,我們不去挑起爭端,不去帶頭爭論,不去激化矛盾,“不打第一槍”。這樣做,政治上就取得了主動權。我們同西方政界打交道時,經常因一些問題發生爭論,無一不是對方挑起的,我們被迫“應戰”,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