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胤忍著強大的悲痛視朝理政,很快便恢複如常,一個月內頻繁調動黃河以北諸州兵力,待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方才告之朝野討伐北漢,群臣驚愕之餘自然力諫不已。
“皇上,如今慧妃娘娘剛剛離去,我大宋正值國喪,國喪期間不宜動武,此事還望皇上從長計議。”沈義倫開口勸道。
匡胤冷冷一笑,道:”哼,朕聽出你們的弦外之音了,你是不是認為朕失去了愛妃,悲憤之下要出一口惡氣而草率作出的決定,,告訴你們朕還沒有糊塗到那種不堪任事的地步,朕告訴你們朕在平江南之時便在計慮此事,討伐北漢是朕經深思熟慮才作出的決定,朕就是在喪禮期間還在謀劃此事。“
薛居正猶豫片刻也上前道:”皇上,眾周所知北漢麵對大宋之所以有恃無恐無非便是依仗契丹為後援,可我們剛剛與契丹遣使通好,一旦開戰必會得罪於契丹,令我大宋首先失信於大遼,我大宋乃漢家禮儀之邦,討伐北漢滋關國體,還望皇上深思。“
匡胤的臉上不禁有了些怒氣,鄙夷的道來,“腐朽之言,腐儒之見。朕與契丹修好不過是權宜之計,你們還真當回事呢?如今江南已平,朕又何懼開罪於契丹。你們不要忘記了,燕雲十六州尚在契丹手中,契丹奪我中國領土,我們與契丹有著民族大恨,國家血仇,如今這血海深仇尚未報,倒思及起修好之意,汝是何居心?”
薛居正被匡胤威嚴的一嗬嚇得不知所措的跪拜在地,“皇上,臣老邁昏聵,不知所言,還望皇上恕罪。”
“愛卿平身吧,朕也一時太激動了。”匡胤怒意稍平後開口道。
“皇上,誠如皇上所言,如今江南剛剛平定,臣勸皇上再容兩三年待我大宋恢複元氣之後再行攻戰之計,再說北漢乃彈丸之地,皇上又何足掛齒。”
呂餘慶委婉的勸道。
匡胤聽罷默默無語,歎息道:“兩三年?要是在幾年前朕也許會同意,也可以等,可是現在你們等的起,朕等不起了。”匡胤說到此不禁搖了搖頭,神色黯然,“朕老了,越老越沒有銳氣了,朕已不再是當年那樣的豪邁和意氣衝天了,就趁著朕現在還有點雄心壯誌,你們就讓朕大展身手一番吧,做最後的一搏。雖說江南剛剛平定,但並未傷及我大宋根本,況且江寧所收藏的財富已彌補了我大宋討伐江南的軍餉糧資。如今我大宋府庫充盈,可足以一戰。至於兵力,此次討伐北漢朕動用的是黃河以北的諸州兵力,足有十餘萬精銳軍隊。”匡胤說到此站起身來走到天下地輿圖前凝視良久才道:“雖說北漢是彈丸之地,它的存在卻成了大宋與大遼的緩衝地帶,介於兩個大國之間它是不會長久的,要麼歸順大宋,要麼被契丹吞並,朕知道契丹不是不想得到它,隻是北漢境內多我漢民,忠義勇武切民風強悍,現在契丹還沒有勢力吞並它,所以還讓它苟延殘喘。與其這樣的話倒不如讓它歸屬我大宋,朕寧願讓他成為大宋的抗遼前線也不願它日後成為契丹的傀儡,最後重蹈燕雲舊事。
匡胤望著眾人又沉沉的應道:“這也是朕不出兵平定閩越兩國的原因,朕就是希望他們在財源上源源不斷的供給大宋,朕好全力以赴攻下北漢進而進兵契丹,收複燕雲,光複祖宗故土。朕既然稟承天命,自然要對華夏的祖先和天下人一個交代。
匡胤說的傷感而又充滿悲情,眾臣子似乎被匡胤動情的言語所感染,全都欽佩的望著匡胤。
“你們就不要再勸朕了,成功與否就讓朕搏一搏吧,這是最後的廷議,下去之後你們便要全力作好討伐北漢的後援準備事宜,確保萬無一失。”匡胤鄭重的道。
“臣等遵旨。”眾人對望一番才拱手頌道。
匡胤又手指著大宋與北漢的邊境地圖,沉穩而又莊重的道:“朕已接到奏報討伐北漢的兵力已經集結完畢整裝待發,傳朕的旨意,命黨進、潘美、楊光美、牛思進、朱文羲按照朕事前的部署兵分五路討伐太原,另外令郭進率軍進攻祈州、代州、遼州、石州等邊境各州騷擾其後方,牽製其兵力確保其他五路大軍順利會師太原。起兵之日朕正式向天下頒布討伐北漢的詔書。”
然而一個月後匡胤卻接到了五路大軍兵敗太原的消息,匡胤看到奏疏一下子昏厥在地。
匡胤昏迷了一天一夜才蘇醒過來,醒來之後見黨進和潘美身著囚衣跪拜在地。
“皇上,討伐北漢失利罪在末將,末將有辱聖命,有負皇恩。請皇上治臣不敕之罪。”黨進和潘美幾乎異口同聲的開口應道。
匡胤痛苦的睜開雙眼,用不滿而又厭煩語氣道:“下去!朕要見的是大宋的將軍而不是囚犯,雖說是敗軍之將但是永遠不能喪失了勇氣和信心,一位將軍要有將軍的威武和高傲,換上你們的戎裝在講武殿侯命!”
二人退下之後匡胤便命令道:“來人啊,給朕更衣,朕現在要前往講武殿議事!”
“皇上,您已經昏睡了一天一夜,滴水未盡,皇上還是用點膳之後再去議事也不遲!”王繼恩關切的開口道。
“少羅嗦,朕現在哪還有心思用膳。”匡胤不耐煩的邊說邊走出了寢宮。
“朕隻知道我大宋軍隊不到十天便已經聚師於太原城下,朕接到幾次奏報也都是好消息,為什麼不到一個月卻突然敗北而且朕事先一點消息也不知道,朕想知道其中的緣由。”匡胤一臉愁容有氣無力的問道。
“皇上,開始時我大宋軍隊確實所向披靡,一路上斬關奪將銳不可當,劉繼元把太原附近州郡的兵力全都調入了太原城,但多數漢軍並無鬥誌,太原的外城也多次被我宋軍攻破。但是唯有太原守城都指揮使劉繼業所率的軍隊異常勇猛,我宋軍受到了瘋狂的反撲,攻破的城池也都被爭奪了過去,令我大宋在攻太原城拖延時日以至契丹援軍趕到。”黨進首先開口道。
“皇上,如果不是劉繼業率軍頑抗,我們很可能會搶在契丹援軍之前拿下太原城。還有由於我們是出其不意討伐太原,契丹事先也未得到半點消息,直到我們兵臨太原時才接到奏報,事起倉促契丹便遣當朝宰相耶律沙率幽雲精銳五萬餘眾馳援太原,為防止我大宋半路截殺便從雲州讓萬餘名契丹騎兵先行開道,晝夜兼行三日便已經從雲州和燕京入關。契丹援軍到來自然令太原軍民鼓舞振奮,一時間攻城頗為艱難,既然拿不下太原,如果我們不撤離的話,我們便會受到三麵夾攻,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臣和眾將計議為大宋十萬將士的性命著想便擅自撤離了太原,由於情況緊急所以沒有及時奏聞皇上。”潘美接著解釋道。
“皇上,潘將軍所言句句屬實,此次討伐北漢失敗罪在我等,我們身為主將擅自撤退已犯軍法打忌,請皇上依軍法處治我們以正朝綱,末將死也無所怨言。”黨進又言道
匡胤一言不發默默的聽著,好久突然開口道:“劉繼業、劉繼業.......劉繼業........朕三次征伐太原皆因你受阻以至於功敗垂成。”接著望著二人道:“你們都起來吧,此次伐太原雖說失敗了,但也隻損失了五餘名士兵,既然是天不滅漢,朕也怪不得你們,此次伐太原雖說失敗了,但也隻損失了萬餘名士兵,況且你們為了我大宋三軍將士性命著想,又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大宋的實力,也算有功要是朕在那種危機時刻也會那麼做的。卻
“看來那個劉繼元也不是太昏庸無能,他身邊多是奸佞之臣,卻惟獨信任大個劉繼業,讓其執掌漢軍精銳,說實話朕也多次派間諜離間他們君臣二人,但無奈劉繼元對劉繼業不但沒有絲毫的懷疑仍然信任有加,這一點李煜倒不如他。”匡胤感歎道,“其實國有昏君,朝有奸佞並不可怕,隻要這個國家還有良臣賢將,在國家危機時刻君王能夠重用他們,這個國家便會起死回生,有句話說的好啊,“國之將亡必有大惡,惡者莫大於殺忠臣”,所以說忠臣良將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希望。將來大宋的後世帝王一定會禮賢待士,尊禮賢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