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智力闖關》王小丫、李詠、鞠萍、秦夢瑤、劉小源、王子騰也很有看點。
繼趙老蔫,範偉,高秀敏的賣拐以後,今年又推出了係列劇,《賣車》還記得那些名言不?
“地上七個猴,地下一個猴,總共幾個猴?”
“來來來,走兩步,沒事你走兩步”
真讓人大笑不止。
組歌《溫馨時刻》:《記得當時年紀小》(孫道臨、張瑞芳、秦怡等上海老一輩藝術家們);
《踏雪尋梅》(陳慧琳);
《草原之夜》(田震)陳慧琳田震
相聲《台上台下》——馮鞏、郭冬臨、陸鳴
這個有沒有印象?
音樂評書《出門在外》——雪村。翠花,上酸菜......當年也是現象級地走紅,並且現在你也忘不了的人物“光頭強”原型。
相聲《妙趣橫生》——薑昆、戴誌誠。也很有意思,現在想看到真是不容易。
小品《鄰裏之間》——牛群、蔡明、郭達
現在你能看到牛群?這可是和馮鞏一起,繼陳小二以後舉起國內小品大旗的領軍人物啊。郭達-傑森-斯坦森(●—●)還記不記得他演的抗日神劇?
結束曲《難忘今宵》:趙本山;王宏偉、譚晶;薑昆、侯耀文等全體演職人員。
這是每年的經典,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啊!
零點到了,電視裏的鍾聲響了起來。倒數聲傳來
“10”
“9”
“8”
……
“3”
“2”
“1”
“過年好!”
伴隨著過年好的聲音,餘家也開始了祭祖,先是給祖先燒香,磕頭,然後是天地爺,土地爺,灶神爺,家裏有家畜的,像牛,馬,騾子,驢之類的還得燒馬王爺,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你是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吧?”
餘文樂也不知道這句話啥意思。
然後就是開始“打野火”院子裏的柴火堆燃燒了起來,熊熊大火把院子裏燒的如同白晝一般,亮堂堂的。
餘文樂家,爺爺家,小叔家在一個院子裏住著,父親和小叔都拿出了買來的鞭炮,讓餘文樂哥倆點,餘文熙年紀太小,幹不了這活。
餘文樂先偷偷拽下一把小炮,然後拿出香,把鞭炮放到遠處開始點了起來,不一會就傳來“劈裏啪啦”的鞭炮聲。
村子裏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不絕於耳,惹的村子裏的狗狂吠不已。
家家戶戶都在為這個喜慶的日子而慶祝,餘文樂偷偷的把藏的鞭炮塞到餘文熙手裏,讓他藏好,這是給小鬼的過年禮物。
等一切弄完已經都一點多了,得趕緊睡覺,明天還得祭祖呢。
早上六點多就被母親喊醒,今天可不能睡懶覺,很多人都得來拜年,睡懶覺可要不得,會被人笑話的。
起來飯都沒吃,洗把臉就跑出去跟著大人一起祭祖了,祭祖不是去掃墓,就是在牌位那燒香磕頭,大概意思就是大過年的活人都改善生活了,祖宗也得享受香火吧。
祭祖完了就是拜年的環節了。
先是至親,爺爺奶奶,父母,叔嬸,這些拜完就是給村裏同姓的長輩拜年,然後是全姓的人挨個給村裏年紀最大,輩分最高的人拜年,那場麵真是,烏泱泱的一群人,屋子裏根本跪不下,院子裏都跪滿了,路上都跪的是人,
然後喊什麼的都有,有喊爺爺奶奶的,也有喊叔叔伯伯,大娘嬸子的,輩分不一樣,稱呼自然不一樣。
不是同姓的,平輩是不用相互拜年的,晚輩才拜,現在已經發展到不是年紀最大,輩分最高的都不拜了,二十年後,除了至親,其餘的都不拜,這種風俗到底好不好,餘文樂不好判斷,因為以後人會越來越少,很多出外打工的,過年都回不來,再加上春節晚會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已經沒有了年味,好像很多人已經不把春節當一回事了。
二十年後,五十年後,是不是就取消了?也許到時候人們慶祝的就是元旦節,而不是春節了,誰說的準呢?
拜完年後才開始吃飯,餘文樂餓得前胸貼後背,端起碗就是造,今天還是餃子。
皮薄餡大的餃子,煮熟了以後撈出來放進碗裏,澆上湯汁,一般都是燴菜湯,豆腐切成小塊,海帶絲,菠菜之類的,熬成一鍋,然後往餃子上一澆,那小味,撓的一下就上來了,美味啊!
吃過飯就是到各家去串門,一般都是選擇去相熟的家裏。
大人們開始聚在一起聊天,小孩子則在外邊玩耍,“滴滴精”這個一般是晚上玩的,點燃以後會持續的放出火花,有一根香那麼長,是軟的,拿在手裏轉著圈的輪,遠遠看去好像手裏拿著一個光環一樣。
還有一種叫“起火”這是方言哦,放地上點燃,然後它就會竄上高空“嗖——啪”,惹來孩子們的笑聲。
大人們好賭的這個時候就開始上場了,一年也就這個時候可以玩兩把,怎麼能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