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克服不良的傾向(2 / 3)

3.當班幹部影響學習嗎

你的困惑:許多家長看到青少年學習有所退步,就讓他們放棄當班幹部或課外活動的機會與時間。許多學生逐漸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升學書”的“小夫子”。當班幹部真的影響學習嗎?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張其是家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他在學校裏的表現十分突出,是個有名的熱心腸,因此,他在班級裏的人緣很好,加上他的組織能力很強,所以一直是班裏的活動骨幹,擔任班長的職位。他不負所望,把班級的活動組織得有聲有色。

然而,最近他的學習成績開始呈現下降趨勢,父母說她是做班幹部而耽誤了學習,眼看再過一年就要高考了,所以父母讓他不要再做班幹部了,專心於考學。張其很迷茫:當班幹部真的會影響學習嗎?

透視心靈深處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於張其這樣的似子數不勝數,對當班幹部是否影響學習這個問題也是爭論不休。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並不能說其中的某一方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但是,站在一個理智、客觀的角度上思考,我們完全可以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即雙刃劍理論。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弊,當班幹部的影響也是如此,但總體而言,當班幹部對於學習的影響利大於弊。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許多的班幹部其實都是班級裏的學習尖子,在老師家長的讚揚聲和同學們的羨慕眼光中成長。但是當青少年的成績一下降,他們就慌了手腳,認為是青少年的學習時間被其他的工作耽誤了。這是一種片麵的觀點。學習退步應從多方麵找原因,如學習方法、學習效率等,而不應純粹認為是當班幹部耽誤學習。當學生被強迫辭去工作去學習時,心理上會產生落差,這樣極易造成緊張、焦慮甚至產生強迫症等心理疾病。

人們之所以出現這種片麵的看法,主要把“學習”的範圍看的太狹窄了!在家長的心中,沒有弄清好學生的真正含義。在他們的眼中分數即代表一切。其實,真正的好學生不單單是學習好。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如果隻重視書本知識,不注意能力訓練,將來走上社會,會怎麼樣呢?他能對社會做出多大貢獻嗎?要知道,未來需要的不是書呆子,而是有能力的一代新人!

解開心結

是的,班幹部相對來說工作會多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占去了一些學習的時間,但對於有能力的學生來說,並不會因為學習時間少點就會落後。相反,智慧地去處理問題會事半功倍,在工作中鍛煉自己,在學習中提升自己,人的潛力才能更好地開發。而且作為班幹部就會有一種帶頭,處處為先的精神,這會更加促使他們爭取學習上的進步,因此,當班幹部和學習是並不矛盾的。

當然,青少年畢竟是孩子,自我控製能力比較差,什麼是主,什麼是次很容易分辨不清,從而耽誤學習。所以,提醒做班幹部的同學要尋求家長和教師的引導和支持的作用:不能因為學習的一點退步,就讓你放棄當班幹部和參與班級工作,這對於青少年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學習並不是他的全部,也不是他能力的所有體現。我們的社會一直在倡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所以要做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就要在各方麵都努力尋求提高和進步。以積極的心態去參加每一件事情,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當班幹部也並不一定影響青少年的學習,關鍵是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和正確的對待。

4.因為老師而不想學習

你的困惑:我原本不反感的科目,可是換了老師後,我卻不想學了,因為我很討厭那個老師。我就是這樣,對於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就不想上他的課,時間長了,連他所教的科目也很厭惡。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有位教師在汽車培訓基地以嚴厲而聞名,他的為師宗旨是:絕不誤人子弟,絕不讓不合格者從基地走出去。

為使學生達到穩、準、快、安全、合理這個基本標準,他便從小事嚴格抓起。如果學生達不到要求,常會受到他不留情麵的批評。他明確要求學生上課不能遲到,遲到三次取消本次培訓資格。有位學生接連遲到了三次,被通知終止培訓,他不僅不通融,更不買學生找來求情的關係人的賬。這件事在學生中引起很大反響,不少人認為他過於嚴厲,但他堅信嚴是愛、鬆是害的道理,依然批評、懲治不斷。

在學生眼中,他儼然挑毛病專家。學員上車操練,他不僅自己“雞蛋裏挑骨頭”,還把其他學生召集起來,一起挑毛病。如果大家實在挑不出來,他還要讓學生過專家這一關。對錯誤絕不姑息,學生們怕極了他的批評,許多人不理解,不就是個證嗎?幹嘛不睜隻眼閉隻眼呢?

因此,很多學生麵對老師的嚴格表現了了叛逆心理,越是嚴就越不想學。

透視心靈深處

事實證明老師嚴格要求學員是真正為他們好:10多年來,該教師培訓了上萬名汽車司機,個個技術過硬,沒有一人因技術操作失誤而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我們都聽過《三字經》裏的一句話:“教不嚴,師之惰”。它無疑體現了嚴師對學生成才的重要性。

早在古代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古裝劇裏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先生手裏拿把戒尺,誰不聽話就打誰的手心。現如今時代不同,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老師不再打學生,但是嚴格要求學生依然是好的教育思想。曾經有人在學生中做民意調查,結果老“好”老師分數卻不高,那位老師其實對學生很好,後來學生說不給他打高分是因為他拿學生沒辦法,導致學生放縱行為、荒廢了學業。長遠的角度來看,對學生放任不管或管教不嚴,他們並不會領情。相反,將來一事無成時,很可能會怪老師當年不夠嚴厲。

關於批評,很多人不能接受。也許你會想:從小到大,我怎麼會遭遇到那麼多的批評,何時才能逃出批評的困境呢?其實,你錯了,無論是老師、家長或是你的親友,如果有人批評你的話,那麼,你要知道,他們是在默默地促使你改掉往日的不良習慣。因此,我們要端正態度,理解他們的批評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殷切期望,接受這些批評並把它們當成鼓勵來對待,這樣,你的心情才會舒暢,才會接受批評,才會把批評當成是改正錯誤和缺點的起點,從而達到關心你的人們的要求。

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學校是學生集中學習的地方,每個同學都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否則學校正常的秩序就難以維持,大家就不能好好地學習。不要對老師的批評有抵觸心理。對他們而言,不僅擔負著教我們知識的責任,還有培育我們優良品質的責任。有句古話說得好:“老師既是慈母又是嚴父”。而嚴格地要求正是老師對學生關心和愛護的體現。當學生犯錯教師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學生要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來理解這一點。

人們常說“嚴師出高徒”,事實證明這句話不無道理。很多名人都是在老師的嚴格教育下成才的,所以,他們一直到老都忘不了兒時老師對他們的批評教導。如果你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站在講台上卻裝作沒看見;讓你背課文,你沒背過,老師也不檢查;作業完成得很糟糕,老師也不認真檢查糾正,長此以往,學習成績自然提高不了。如果在幾年後找工作遭遇挫折、或勝任不了工作崗位,回憶起在校期間的學習時,你難免會埋怨老師當時的不負責任。

我國的現代教育強調學生要尊師,老師要愛護學生。因而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但我們首先要遵守校規校紀。在上課時,如果學生不尊重老師,那麼老師又怎樣愛學生呢?在一個集體中,首先應當尊重別人,那自己才會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作為學生,要遵守相應紀律,如果因為違紀被老師批評,應該自我通過檢查,這樣才可讓你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下決心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這是對你自己,對大家都有益的事情,因而我們要正視老師的批評,並認真改正缺點。

解開心結

我們應對老師的批評持正確態度,他們的批評其實就是他們鼓勵的另一種層麵,這種層麵的鼓勵使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這種層麵的鼓勵好似一枚即將發出的火箭,把我們送上了無邊無際的宇宙,讓我們去探索人生的真理,去發現希望之路。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用感恩的微笑來迎接老師的批評呢?

青少年應該如何對待老師的批評呢?一般來說,老師的批評不會有惡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錯了,要虛心接受批評,感謝老師糾正了自己一個毛病,知錯就改。要有記性,不要犯重複的錯誤。如果老師冤枉了自己,不要直接頂撞,可以委婉道:“老師,下課後我再跟您解釋具體情況好嗎?”當眾要盡量維護老師的威信。

我們要避免出風頭,因為你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還不夠,沒有足夠的識別力。如果你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很對的事情,卻招來了批評。這就要求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所做是否真的正確。因為人們常常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古語道:親其師而信其道。教與學,隻有當師生關係融洽時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那麼,怎樣能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呢?

1.尊敬師長。我們要弘揚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老師終年嘔心瀝血,他們就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理應受到同學的尊重,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尊敬老師,重要的是要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認真作業。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尊重老師和他們的勞動,虛心學習,對於他們的批評不要埋怨。

2.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人無完人,老師也同樣。若他的想法不是太正確,對同學有些誤解或是太嚴厲。我們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要溫婉、要選對時機。如果老師冤枉了你,暫時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說。要照顧老師的自尊,時刻把老師當作長者來尊重。

3.實事求是地要求和期望老師。老師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差,也常麵臨許多煩惱。因而不要對他們有過高的社會期望和過多的價值標準。

4.正視錯誤並及時改正。有的學生被批評後,會特別害怕那個老師,擔心老師以後會對自己有成見;有的青少年明知道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裏知道是自己的不對,但嘴上卻不認錯。這兩種態度都不對,錯了隻要主動向老師承認、及時改正,老師一樣會喜歡。沒有哪個老師會因為學生的一次犯錯,就對學生下定論,說他是壞學生,或對他有成見,相信每個老師都懂得全麵、客觀評價學生的重要性。

5.考場上怎樣克服緊張情緒

你的困惑:像我這樣處在學習階段的少男少女,都麵臨千萬次的考場考驗,考場就是戰場,考場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考試成績。緊張是在考場上最為常見的心理,該如何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