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處方五 順應天時,養顏養生也要遵循四季之道(2 / 3)

做法及用法:把蘋果放到冰箱裏冷凍20分鍾左右,取出來放到榨汁機裏榨出果汁,用化妝棉蘸取果汁,敷在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15分鍾後洗淨臉部即可。

這款麵膜適合油性膚質,可以吸走皮膚表麵多餘的油脂,還可以預防痤瘡。

西瓜滋潤麵膜

材料:西瓜一片,蛋黃一個,珍珠粉少許。

做法及用法:取出瓜肉搗碎,加入蛋黃拌勻,再撒入珍珠粉,調成膏狀。避開眼角與嘴周把麵膜膏均勻塗抹在臉上,15分鍾後洗淨即可。

該麵膜尤其適合在炎熱夏天使用,適用於幹性肌膚,清涼、滋潤,具有很好的保濕效果。

炎炎夏日,防暑有妙招

給你的生活做透析

佳琪在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工作,夏天接近40℃在現場監督施工是她最不願意做的工作。這天,佳琪就暈倒了,全身大汗,四肢發涼,有經驗的工人說她中暑了。

“暑是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獨發於夏季。”“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暑邪侵入人體,常見汗多。汗出過多就會導致體液減少,這就是傷津的原因。津液受損,水分不足,就會有口渴引飲、唇幹口燥、大便幹結、心煩不安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汗出過多,人體陽氣外越,就會有生命危險。

夏天,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旺盛,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麵。空調的問世,讓我們可以假裝不問四季,但我們的身體仍然按時進入夏季,並且按照夏季的規則運行。所以夏季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不要因為貪涼,傷害了體內的陽氣。盡量少吹空調,可以準備個扇子,太熱的時候就扇一扇。

炎熱的天氣裏,吃上一塊冰,喝一杯涼涼的冷飲,貌似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要注意冷飲並不是誰都可以隨便喝的,例如那些冬天手腳冰涼,夏季手腳火熱的人就不能喝。如果看著別人喝心裏覺得癢癢,就采取下麵的辦法:將熬好的薑湯放到冷水裏冰上兩小時後喝,雖然是涼的,但薑湯卻是溫熱食物,最適合寒涼體質又耐不住冷飲誘惑的人了。此外還可以將魚的下腳料(魚頭、魚骨、魚鱗、魚皮等)放在鍋裏,加一點水、醋、薑、花椒、鹽用小火熬煮30分鍾,將魚湯倒出濾掉渣,放涼後放入冰箱,待凝成塊後取出切成條,再放些蒜、麻油之類的調味品,吃起來涼涼的、感覺好極了。

夏天到了,女人們的腳也從厚厚的鞋子裏麵解放出來了。光著腳丫的機會多了,可要小心腳丫子著涼,腳是身體中離心髒最遠的部分,供血最為不足,而腳又不像身體其他部位有充分的脂肪保護,所以腳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腳部著涼後,上呼吸道黏膜裏的毛細血管馬上受到影響而收縮,致使人體的抵抗力下降,感冒病毒就會乘虛而入。不僅僅是感冒,腳丫受涼還會引發肢端動脈痙攣、關節炎和風濕性疾病。所以,夏天不能放鬆對腳的保護,再熱也要打盆熱水泡泡腳。

中醫典籍告訴你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中醫認為,夏屬火,暑邪當令,天氣炎熱,暑氣迫人,人體陽熱偏盛,腠理開泄,汗出過多,耗氣傷津。暑為陽邪,其性升散,體弱者易為暑邪所傷而致中暑。人體脾胃此時也趨於減弱,食欲降低,若飲食不節,貪涼飲冷,容易損傷脾陽,出現腹痛、腹瀉等脾胃病症。

中醫還認為,長夏屬土,其氣濕,通於脾,濕邪當令。濕屬於陰邪,易損傷人體陽氣。每當梅雨季節,濕邪充斥,人體脾胃最易受濕邪所傷。歸納起來,濕熱之夏,養生須防損傷陽氣。夏季要盡量選擇能引起食欲的食品,不可多食苦味食品。

美麗健康隨身行

酷暑的天氣給了女人穿漂亮衣服的機會,同時也讓女人麵臨著中暑的危機。如何盡情綻放美麗而不必擔心中暑,相信這也是每一個女人都在冥思苦想的問題。不妨按照下麵的方法來做做吧,讓這個夏天不再心悸。

清熱寧神經絡按摩

(1)按壓後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有清熱除濕的作用。

(2)按壓手少陰心經(手臂內側外緣)和心包經(手臂內側中線),對心痛、心悸、心胸煩悶都有緩解作用,可每天按壓一次。

(3)按壓太陽穴、印堂穴,有提神寧心的作用。

起居防暑

(1)居室一定要涼爽。夏天應保持居室整潔,留出較為寬敞的空間。每天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可使居室生涼透爽。

(2)在向陽的窗戶上方裝上涼篷,可遮擋陽光,避免居室內日照過多,氣溫太高。用淡綠、淺藍、乳白等色彩裝飾家具、窗簾、牆麵、天花板等,會給人清涼的感覺。

飲食養生

(1)多吃瓜果蔬菜,多喝水。既解渴、補充水分,又可改善食欲,去暑消夏。

(2)在飲料和湯中要適量加鹽。高溫環境下,人體大量出汗,體內的鹽分隨汗排出。當然,鹽要適量,不能加得過多。

(3)適當補充維生素。最重要的是補充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

(4)飲食宜清淡,減少脂肪的攝入量,避免因過於油膩導致厭食。

夏季清涼飲料

(1)鹽茶飲,綠茶10克,鹽少許,沸水衝泡飲用。能生津解渴,清熱除煩,是夏季防暑的好飲品。

(2)雙花白菊飲,金銀花、白菊花各10克,用沸水衝泡,可加入蜂蜜適量用以調味。可清熱解毒。

(3)玉米須茶,玉米須20克,沸水浸泡飲用,有通便利尿的作用。

(4)五味枸杞飲,五味子10克(紗布包好),枸杞子10克,入沙鍋中加水500毫升,小火煎20分鍾左右,去渣加冰糖少許調味,分次飲用。有健脾胃、補肝腎和生津止渴的作用。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潤燥

給你的生活做透析

方芳以前身體一直很好,去年剛當上了銷售主管,時常請客戶吃飯、唱歌、喝酒。到了冬天便咳嗽得厲害,咳了一個月才有點好轉。朋友介紹她去看中醫,老中醫說其病因是秋天沒有好好保養,病氣傷了肺,天氣一冷,就發作了。

秋季,指我國農曆7、8、9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秋季,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時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視了養生。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幹燥。秋氣應肺,而秋季幹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幹咽燥,幹咳少痰,皮膚幹燥,便秘等症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

水是生命之源,幹燥的秋天使皮膚日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補水是秋季養肺的關鍵。飲水要合理,多次少飲,以清淡滋潤的飲料為主。若活動量大,出汗多,應增加飲水量,這樣可使肺部安度金秋。

滋陰潤肺食療上要以滋陰潤肺為原則,多食芝麻、核桃、鮮藕、蜂蜜、梨、百合、銀耳、綠豆、柿子等滋陰潤肺養血的食物。飲食宜清淡、爽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甜酸苦辣不必偏好。蔥、薑、八角、辣椒等辛辣香燥之品燥熱傷津,不宜多食。羊肉、狗肉、熏烤及油炸食品等熱性食物應忌食。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機體各組織係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係列症狀,甚至使舊病複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的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秋夜涼風習習,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涼風吹起地麵塵土,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易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麵部神經麻痹等病症。

晚秋時節,淒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容易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鬆果體的腺體,能分泌褪黑激素,它能使人意誌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褪黑激素分泌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這個季節一定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戶外娛樂活動。

中醫典籍告訴你

《黃帝內經》指出:“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燥”是秋天的主氣,秋天的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幹燥,使人易患“秋燥病”。燥易傷肺,肺失津潤,宣發與肅降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出現幹咳少痰、氣急鼻燥、唇幹口渴等症候。“肺外合皮毛”,如果肺失去了滋潤,它所影響的外部器官——皮毛也同樣會出現幹燥症狀,如皮膚幹澀、毛發枯燥、大便幹結等。

《本草綱目》中指出:“(烏雞)益助陽氣,滋陰補腎,主治虛勞虧損,治消渴、中惡、胸腹痛,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一切虛損諸病。”“(核桃)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可見,烏雞和核桃都是對女人養顏養生有益的食物,因此可適當進食。另外,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薏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尤其適合秋天食用。

美麗健康隨身行

秋高氣爽固然令人心儀,但是秋天的幹燥卻愁煞人。水靈的女子才是美麗而靈動的女子,幹巴巴的女人怎能稱得上是美麗的女人?找一些滋潤的食物來滋潤身體吧。

百合粥

本草食材:百合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百合與米淘洗幹淨,加水500毫升,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煨煮。煮到爛熟時,加冰糖調味即可。另外,也可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作用。

核桃粥

本草食材:核桃肉20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將粳米洗淨,加白糖適量,加水置大火上燒沸,用小火熬煮至熟即可。

此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作用。

蓮子芝麻羹

本草食材:蓮子肉30克,芝麻15克,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芝麻炒香,研成細末,蓮子加水煮l小時,再加入芝麻細末、冰糖,煮熟即可。

此粥經常食用對補五髒,強肝腎有很好的功效。

百宴南瓜

本草食材:嫩南瓜1個,粉絲少許,五花肉250克,雞蛋2個,薑、蔥、味精、鹽等調味品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南瓜洗淨,從上麵切去一個蓋,挖去中間的瓜瓤。五花肉剁碎,粉絲泡軟後切成小段,將五花肉、粉絲、薑末、蔥花、鹽、味精等攪在一起,打入雞蛋,攪勻放入南瓜內。將南瓜放入鍋內,隔水用大火燉3個小時即可食用。

此燉品能補中益氣、止咳、清熱解毒,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厭食、消化不良、腹脹、體虛咳喘等症。

秋季容易出現口幹舌燥等“秋燥”症候,應選食一些滋養潤燥的食物,燕窩、銀耳最好。對大多數人來講,燕窩成本太高,還是銀耳為好。銀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之效。可將銀耳用水浸泡發脹後,煮熟加糖當點心吃,對治療“秋燥”更為有效。

秋風習習,肌膚容顏也要潤燥為先

給你的生活做透析

每年秋季,婷婷的皮膚都會隨著幹燥的天氣變得緊繃,有時候還會脫皮。唇膏一天塗七八次,100ml的補水噴霧隻能用一個月,但即使這樣,嘴巴、臉部皮膚還是幹得像是要裂開。

秋季,隨著空氣中溫度和濕度的降低,皮膚油脂和水液的分泌量逐漸減少而變得幹燥起來,由於秋天溫差大,忽冷忽熱的天氣使皮膚抵抗力下降,易遭細菌感染。

因此,秋季護膚要提上日程,在秋季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以保持皮膚的濕潤。

在飲食方麵,除了多喝具有滋潤功效的湯水外,最好戒除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吃煎炸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還要做好皮膚護理,白天堅持做兩次麵部清潔,用護膚霜補充適當的油分和水分,使皮膚保持潔淨和滋潤,晚上則要用不含酒精的化妝水進一步潔膚及補充水分,然後塗抹上滲透性比較強的滋潤晚霜,並適當地熱敷,以期得到深層次的皮膚滋養。

中醫典籍告訴你

梨鮮美多汁,酸甜可口,具有潤肺清心、退熱解毒、化痰止咳等多重功效,是秋季養生潤膚最好的當令水果。《本草綱目》中說它“(止)熱嗽,止渴。切片貼燙火傷,止痛不爛。治客熱,中風不語,治傷寒熱發,解丹石熱氣、驚邪,利大小便。除賊風,止心煩、氣喘、熱狂。作漿,吐風痰(大明)”。因此,民間對其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

梨生吃可以去除內髒積熱,解除感冒導致的咽喉幹、癢、痛等症狀;熟吃可以滋陰生津,治療和肺相關的各種疾病。梨的果皮也有降火、生津、補腎、滋陰、清心、潤肺等功效,所以吃梨的時候,最好把梨洗幹淨,連皮一起吃下。除了養生保健,梨也具有很好的養顏作用。

美麗健康隨身行

秋天,不但皮膚容易因為缺乏水分而幹燥、緊繃,人體也會受到“燥邪”的影響出現燥熱,使皮膚表麵的水分蒸發加快,加劇皮膚的幹燥程度,使皮膚出現幹裂、脫屑等嚴重的缺水症狀。這時候進行養顏,“潤燥”是最主要的工作。

飲食調養

雪梨木瓜湯

本草食材:新鮮雪梨1隻,木瓜250克,枸杞20克,冰糖50克,清水1升。

製作方法:將梨洗淨去核,切成小塊。木瓜洗淨、去皮、去籽,切成小塊。鍋裏加入清水,煮沸後放入梨塊、木瓜塊,加入冰糖,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0分鍾左右,加入枸杞,再煮5分鍾左右即可。

木瓜可以排毒消腫、滋潤美白,而且有豐胸的效果。

銀耳燉雪梨

本草食材:幹銀耳1朵,雪梨1個,紅棗10粒,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銀耳用清水浸泡1小時左右,發開後剪去蒂部,放入沸水焯一下撈出,瀝幹,撕成小塊。紅棗洗淨,剪成兩半,去核;雪梨洗淨削皮,切成塊狀。鍋內加水煮沸,倒入紅棗、銀耳和雪梨塊,加蓋中火煮20分鍾左右即可。

這道甜品可以避免身體在秋季幹燥上火,有補水保濕、清咽潤燥的功效。

美麗DIY

維生素麵膜

材料:維生素E50粒,維生素A、維生素D各30粒,鮮牛奶、蛋清適量。

做法及用法:將維生素加熱至溶化,撈出其表麵的膠狀物,留下淡黃色的油狀液體,加入鮮牛奶、蛋清混合在一起,放至冰箱冷藏。每次使用時提前30分鍾取出,塗在臉上輕輕按摩,10~15分鍾後洗淨。

這款麵膜既營養又保濕,很適合秋季使用。

冬季養生,防寒有道健康常在

給你的生活做透析

茜茜最不喜歡的就是過冬天,不光因為天氣寒冷沒有辦法穿好看的衣服,還因為她一到冬天就大病小病不斷。室外凜冽的寒風讓她每次出門都覺得是在和冬天打一場仗,但是每次輸的都是自己。她多麼希望自己可以像青蛙一樣冬眠啊……

冬季,是指我國農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冬季,天寒地冷,萬物凋零,一派蕭條零落的景象,對此,人們想到最多的就是防寒保暖。

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舊病複發或加重。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如腦出血、心肌梗死、中風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所以冬季養生要注意防寒。

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適等。

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髒,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髒,促發各種不適。

一旦腳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下降。後果是病毒、細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冬季,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裏,皮膚致密,水濕不易從體表外泄,而經腎、膀胱的氣化,少部分變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為水,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就加重了腎髒的負擔,從而可能導致腎炎、水腫、尿失禁、遺尿等疾病。因此冬季養生一定要注意對腎的養護。

中醫典籍告訴你

《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