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秋天的童話(九)(1 / 1)

曉梅正兀自癡想著,劉燕回頭咋咋呼呼地說,“就到站了,你倆可答應我了,一定要來啊。”

曉梅這才回過神來,笑道:“巴不得天天有人請呢,可這麼厚的雪怎麼去啊?再說都幾點了?”

劉燕看了下表:“要不就晚上吧?反正小虎哥今天是回不去了。”

曉梅搖了搖頭:“晚上?黑燈瞎火滑滑擦擦的。我看算了,以後不有的是機會嘛。”

劉燕不依不饒:“你不會早點啊?當初答應的怪幹脆,真是的,滿打滿算也不過二裏地。走著去,還暖和呢,求你們了。”

小虎也沉不住氣了:“曉梅,去吧,怎麼說我也是第一次來你們這兒,給點麵子嘛。有寶山陪著,你怕啥呀?嗬嗬。”

曉梅看了眼一直不作聲的寶山,不再言語,似乎去與不去全憑他一句話了。

其實當小虎與劉燕提起“陪客”這件事的時候,寶山與曉梅早猜出了他倆葫蘆裏賣得什麼藥,無非是想讓他們去給他倆壯壯膽。小虎與劉燕雖才相識相戀兩三月,感情卻是極速跳躍式地發展,兩三月可比兩三年,也怨不得小虎要心急得去探望未來嶽父母。但不管兩個人再怎麼投緣,感情再怎麼深厚,劉燕的父母畢竟還絲毫不知情。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小姑娘,就這樣領著一個陌生的男孩子進了家,的確讓讓人感覺太冒失,不好接受。何況是在鄉下。

寶山知曉梅在征詢他的意見,也知她已心動,便說:“小虎是去探望未來的嶽父嶽母,我們倆呢?去做電燈泡啊,嗬嗬”

小虎忙說:“啥電燈泡啊,媒人,大媒人。”

“就是媒人,我怎麼沒想到呢?”劉燕一驚一乍地,“要不是因為你們倆,哪有我們倆?嗬嗬,一邊一個,正好。”

寶山笑道:“白撿的雞頭吃定了。可是劉燕,小虎的酒量你知道,你爹要小心了。”

小虎“嘿嘿”一笑:“在老人跟前我哪敢。”

劉燕輕拍了下小虎的肩膀:“諒你也不敢,要給我爹留個好印象。”

滿車人的目光都被這幾個年輕人的話語吸引了過來,但目光裏隻有豔羨與喝彩,這便是青春的魅力。

寶山低聲說:“嗬嗬,全世界都知道了,你爹媽想不同意也難了。”話音未落,車已緩緩停在了路邊,他與曉梅暫時辭別了兩個好友,一前一後拖著行李下了車。

時已近正午,通往村子的小路上人來人往。今天是小年,又逢鎮上大集,村人們都在忙著購置年貨呢。路上的積雪已被踩得密實而光滑,所有人都碎了腳步,遠望就像在滑行。

寶山不由分說把曉梅的重行李拿了過來,而曉梅也不與他爭搶,隻管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後。大概是村人們從小見他倆在一起慣了,對這樣的場景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熱情的與他倆打著招呼。倒是兩人反而有些不自然,恨不得立刻逃回各自家中。

村子兩麵環山,往西南卻是規規整整的平原,山長到這裏似突然沒了力氣似的,沒有一點過渡的痕跡,任其一馬平川,幾乎吝嗇的連個土丘也難得一見。這倒也使這個村子成了鎮上“物產豐富”之地。用村裏人自己的話說:平原上有的我們都有,我們有的平原上卻沒有。此話不假,村子雖離城數十裏,看村人們的日子卻也衣食無憂,有滋有味。附近誰家的閨女不願嫁給村裏的小夥?除非特殊情況,村裏幾乎沒一個為孩子的婚事犯過愁。

幾百戶人家自山腳處散落在幾股清泉彙成的小河兩岸,寶山與曉梅家都處在河的上遊,靠近山腳的地方。當他與曉梅來到巷口,發現積雪已被掃至巷子的兩側,黑黢黢的路麵在雪的映襯下顯得有些肮髒,七拐八折的向著山的方向伸去。

終於到家了,寶山如釋重負,他笑著對曉梅說:“還到我家坐會兒不?”

曉梅似乎也沒了剛才進村時的別扭,也笑道:“到你家也就到我家了,先去看看大娘穿的合體吧,不合體就當我沒買,以後再補上。”說著便搶到了寶山前頭。

院子裏已被打掃幹淨,屋頂的煙囪裏已升起縷縷炊煙,還有絲絲飯菜的香氣飄出。想是屋裏暖和,上麵的積雪已開始融化,順著房簷“滴滴答答”地響開了。寶山媽聽得有人進了院子,忙打開門,不覺一愣,但旋即笑嗬嗬地說:“這麼巧,曉梅跟寶山一天放得假啊,快進屋暖和暖和。”

“寶山哥!”寶山媽的話還沒落地,從灶房卻突然冒出了喜滋滋的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