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聯合國會費計算的方法,包括統計數據的來源以及統計數據本身,是比較公正和透明的,能夠經得起各成員國的推敲。但有些國家由於國內的戰亂或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國內的經濟情況出現突然的變動,超過本國政府能夠控製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按照聯合國有關決議,成員國可以向聯大第五委員會,也就是專門負責財務、人事和行政的委員會提出要求,按照《聯合國憲章》第19條要求延期支付和債務減免。當然,要提出這一要求就必須在聯合國會費分攤委員會召開前兩周,向該委員會提出盡可能比較詳細的情況,比如經濟發展狀況、外債狀況、政府財政收入狀況,等等,以便於會費分攤委員會在會議召開期間有充分的時間對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進行審議。
聯合國在進行會費分攤時,數據來源盡可能來自官方數據。比如說,在進行會費計算時,主要是牽涉以下經濟指標:第一是國民收入指標,第二是彙率指標,第三是外債狀況,第四是人口。這幾個數據的來源分別是:一是國民收入,來自於聯合國統計司。聯合國統計司每年向全世界所有的國家發放國民收入賬戶調查問卷,由成員國填報。所以聯合國統計司通過這個手段,獲取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國民收入賬戶數據。當然,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些統計製度不健全的非洲國家,如果這些國家最近幾年沒有統計數據的話,那麼就要通過其他渠道來對這些國家的數據進行估計。比如說有些國家的中央銀行或統計局的官方出版物,或者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對這些國家的訪問,帶回來的一些統計報告。還有聯合國在幾個主要地區設有地區委員會,比如在非洲有非洲經濟委員會,在拉美有拉美經濟委員會,在泰國也有亞太經社會,通過這些區域性委員會也可以獲得信息數據。如果實在難以獲取數據的話,也會通過一些私人的、商業性的機構,甚至會通過它的一些政府官員發表的言論當中獲取一些數據。
二是彙率折算,因為要把所有國家的國民收入數據折換成統一的彙率。當然對於市場經濟國家,因為它的彙率統一是由市場力量決定的,所以不會存在問題。但對許多國家而言,因為國內不存在外彙市場,或外彙市場不健全,或由官方控製彙率,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折算時就會遇到很多困難。
所以聯合國對這些數據也是特別嚴謹的,通過各種途徑盡可能使它比較客觀、透明、可比。因為涉及會費、涉及金錢,這就關係國家的切身利益。大家都希望少交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會員費每三年就要調整一次,這本身其實也是一個政治過程。當然,作為實際進行運算的會費分攤委員會,這個機構純粹是一個技術性的組織,是隸屬於第五委員會的。所以這個會費分攤委員會,把最後計算結果,以及在計算過程中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向第五委員會報告以後,第五委員會會再進行大範圍的、長時間的辯論。
除了國民收入賬戶數據和彙率數據以外,還有兩個比較重要的資料:外債數據和人口數據。外債數據主要來自於世界銀行,因為世界銀行有一個債務人報告體係,發生債務的發展中國家必須向世界銀行報告它的債務存量、每年還款付息情況。關於人口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公正性,人口數據主要來自聯合國人口司。從這四個方麵,人們可以看到,聯合國盡可能地保證數據本身是公正透明的。
不過,聯合國作為一個國際間的公務機構,當一個成員國的會費增加時,對於這個國家的人員在聯合國的職位分配比例肯定相應也會增加。除了人員的增加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好處,譬如說聯合國的采購。聯合國每年的采購規模都很大,如果這個國家會費增加,那麼相應地,聯合國在進行采購時,會多考慮這個國家的采購份額,擴大其商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