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聯合國如何分攤會費(1 / 2)

聯合國長期存在著經費不足問題,聯合國預算費用雖然不少,但龐大的機構維護、人工費用、項目實施和維和部隊的經費就占去了總額的大部分。而少數國家利用自己繳納會費多的優勢,在多個方麵對聯合國施加壓力和影響,也幹擾了費用的合理、有效使用。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聯合國會費繳納是根據《聯合國憲章》第17條規定,會費“應由各會員國依照大會分配限額擔負之”。聯合國的經費有兩項:一是正常預算,用以支付主要機構和輔助機構的行政開支和活動費用等;二是維持和平行動經費。除此之外,聯合國還有一些其他活動,其所需經費靠會員國捐款,即所謂預算外資金。正常預算每年由秘書長編製概算。這一概算先由行政和預算問題谘詢委員會編製,後由大會第五委員會進行審查,然後由聯大五委將其通過的預算草案,正式提交大會全體會議,若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決議,即為聯合國的正常預算。

經過多年的運作,聯合國會費的計算方法還是比較合理的。即各國應繳納的會費數額主要是按其國民收入總額與其他國家相比計算的,對於人均收入低的發展中國家則特別寬減,還規定有最高不能超過整個預算的25%和最低不能低於0.01%的限額。聯合國的財政預算和成員國分攤的會費比例,都是經過大會討論確定的,每三年調整一次。

根據第55屆聯大第5B號決議,聯合國在計算會費時主要考慮幾個因素:一是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人口及支付能力;二是確定統一基期,即把最近六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和最近三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加起來,進行簡單平均;三是要確定一個適當的折算因子,即把所有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折換成統一的貨幣單位,如折換成美元;四是根據成員國的債務狀況進行調整;五是所謂的低收入寬減。低收入寬減是指一個成員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如果低於世界平均國民收入的話,就可以按80%的寬減係數進行調整。在這方麵,像中國、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實際上是從這一政策中得到優惠的。但聯合國還有一個最低交款製度,不管這個國家有多窮,它的最低分攤比例為0.001%。折換成現金是多少呢?按照前兩年的預算總規模算,0.001個百分點相當於大約13000美元。就是說無論多窮、多小的國家,每年起碼要交1萬多美元。最不發達國家的最高分攤比例為0.01%。所謂最不發達國家是由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每三年按照經濟和社會發展一係列指標重新審核。全世界有四十來個。但在會費計算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是緬甸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因為如果不對這兩個國家進行最不發達國家最高限額調整的話,它們交的會費比率會遠遠超出0.01%,事實上這兩個國家因為太貧窮,每年交納的會費最高不超過0.01%,相當於10.3萬美元。最後一條調整是,在會費上有最高限額。按照第55屆聯大第5B號決議,這個限額是22%。也就是說不管這個國家多富,不管人均收入多高,繳納會費的比例不能超過22%。比如說美國,它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份額大約是38%,但目前由於實行22%這個最高限額規定,剩下的16%這些會費就分攤到其他國家,當然在分攤時也會考慮到“富國多交,窮國少交”這個大原則。

聯合國是如何計算會費的呢?姚克平是聯合國統計司的一名官員,專門負責會費分攤計算。在接受聯合國華語電台專訪時,姚克平說,我們在計算中國應該向聯合國繳納的會費時,將中國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國民收入,統一納入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統一進行考慮。如果按照這種計算方法的話,中國在世界經濟當中排位可能還會上升一兩個位次。但是,考慮到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所以聯合國在計算會費的時候,對人口大國、經濟負擔比較重的發展中國家,專門加入了低人均收入寬減政策。就是說,如果不考慮中國人口因素,僅僅考慮中國的經濟總量,那麼中國所要繳納的會費可能會超過4%;經過一係列調整之後,中國所交納會費的比例低於這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