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國之不寧(5)(3 / 3)

石越此時的感覺,是自己做了一個套,然後把自己的頭放進去。

劉庠同情的看了石越一眼,默然無語。

“無論如何,我會上表反對,請朝廷慎重。至少也要提醒朝廷,發行交鈔,要有最基本的原則——足夠的本金。”石越斷然說道。

劉庠似是自嘲,又似是譏諷的笑了一聲,道:“隻恐這所謂的‘足夠’,卻並非由子明來說了算,而是由政事堂諸公說了算。”

熙寧十年八月。

一切皆如石越所料,當皇帝表露出對韓維的提議感興趣的意思之後,尚書右仆射呂惠卿立即表明了立場,成為交鈔發行的積極推動者。呂惠卿的態度之積極,以至於一向以新聞客觀、準確而聞名的《汴京新聞》,竟然誤認為呂惠卿才是發行交鈔的倡議者。

就在當月,各地方官員的意見尚未反饋至汴京,大宋政事堂就已經擬定了《川陝及東南諸路交鈔法》(亦稱《熙寧交鈔法》),並在太府寺下增設了交鈔局,知局事是呂惠卿之弟呂和卿。《熙寧交鈔法》采用了石越提出來的大部分主張,比如允許百姓用交鈔納稅,命令各地錢莊兌換交鈔並可從中收取千分之五的手續費;而錢莊向本路官府兌換交鈔時,官府隻收取千分之一的損耗錢;至京師兌換交鈔,則按次收取一貫錢的費用等等。

在同一個月,交鈔局即印發熙寧交鈔共五十萬貫,其中六成運往川陝及東南諸路,用以支付官吏、軍士的薪俸等,四成運至陝西,按錢一鈔二的配比,來犒賞平夏城與講宗嶺之役的將士。

諷刺的是,當石越的奏折到達京師的那一天,正好是交鈔印好,準備運往陝西路的那一天。於是,石越的奏折被束之高閣,而運往陝西路的交鈔,則緩解了大宋朝廷的一時之急。

此後,熙寧交鈔便以每月二十萬貫的速度,在汴京印刷,陸續運往各地。

很快,在各路都出現類似的現象:收到交鈔的士兵甚至是低層官吏,因為心懷疑慮,用交鈔向當地的百姓購買物品,或者向錢莊兌換銅錢;然後這些將信將疑的百姓與錢莊,便拿著交鈔去交納夏稅與營業稅,結果官府在朝廷的嚴令之下,果然沒有拒收。

於是,熙寧交鈔的信用,出乎石越意料之外的,十分迅速地建立起來。如果說陝西與四川的使用者,貪圖的還隻是交鈔的方便攜帶;在東南諸路,熙寧交鈔卻是受到了商人階層的廣泛歡迎。而大宋朝廷,不僅僅減少鑄銅錢的虧損,而且變魔術一般的緩解了財政危機。

當年的《海事商報》,稱讚熙寧交鈔“天下便之,朝野稱讚!”連帶呂惠卿亦被讚為“治國有方”、“管鮑之亞”!

石越更加料想不到的是,因為熙寧交鈔的成功,兩個月之後,趙頊拜呂惠卿為尚書左仆射,加韓維參知政事!

在這樣的時候,連司馬光都緘口不語,若是還有人說《交鈔法》的壞話,便未免是過於不識時務了。

但是交鈔法推行得越是順利,石越心中莫名其妙的不安感就越來越重。雖然他知道,區區二百萬貫,相對於宋朝龐大的經濟規模而言,簡直如同將一顆石子丟入太湖當中,絕不可能掀起什麼風浪來。但不知道為何,汴京城裏每一張彩色的熙寧交鈔印出,似乎都會牽動著石越的某根神經末梢。

一切順利得讓人心中不安。

正當身在陝西的石越在為熙寧交鈔而感到憂心忡忡的時候,汴京城中,衛尉寺卿章惇亦在心神不寧的把玩著一張麵額為一貫的熙寧交鈔。這張熙寧交鈔采用紅黃藍三色套印,普通書頁大小,正麵繁複的花紋邊框中,印著一幅市場交易圖,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一個白衣童子與一個葛衣老人正在向一個中年攤主買一塊炊餅,畫中三人的神態都栩栩如生;圖的右上角,印著一排豎字:“熙寧交鈔值銅錢一千文整”;而在邊框的上方,則印有“熙寧十年八月太府寺交鈔局奉旨印製”的字樣,邊框的下方卻是一串長長的大食數字,據說每張交鈔的這個數字都不相同,是用套用技術印上的。翻過交鈔的背麵,依然是一個同樣的方框,不過方框中間,卻是密密麻麻的印著幾行小字,都是《熙寧交鈔法》中的條文,無非是私造偽鈔者處死、不得拒收交鈔之類。

毫無疑問,熙寧交鈔堪稱印刷精美,技術先進,無怪乎太府寺卿韓維會誇口說這是無人可以仿製的交鈔。但是從衛尉寺卿章惇的眼光來看,當交鈔采用彩色套印技術之後,遲早有一天,彩色套印技術會被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所掌握。

隻不過章惇此時心中真正關心的,卻並非是熙寧交鈔。他隻不過是無意識的把玩一件東西而已。

在十天前,衛尉寺卿章惇收到了來自陝西的下屬的一份絕密報告。

這份報告才是章惇心神不寧的原因。

駐陝西路安撫使司監察虞候、致果校尉向安北與他的副使宣節副尉段子介提交的這份報告,毫無疑問堪稱一顆震天雷!若按照正常的情況,向安北與段子介因為這份報告的內容,至少可以升一級。

但是這顆震天雷來的太不是時候,而且這顆震天雷要炸的人,也實在過於非比尋常!

章惇彈了一下手中的熙寧交鈔,將它收入袖中,然後再次打開書案上的報告,仔細閱讀起來。

十大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