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國之不寧(1)(3 / 3)

史十三沉吟一會,問道:“明空沒有破綻,他身邊的小和尚們,豈能沒有破綻?”

李清有幾分疑惑地望了史十三一眼,驚訝一會,頓覺臉紅。不知為何,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理由的,李清心中一直隱隱懷疑史十三的身份,但是史十三與自己相交甚久,非比尋常,自是不便如對明空一般明目張膽地質問,因此隻是出言試探。這時候見史十三毫無顧忌地為自己出謀劃策,心中不免覺得慚愧。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李清始終覺得史十三的身份,極為神秘。

“那些和尚,有些是明空的弟子,跟了他許多年了,有些是新剃度的,真要找破綻,卻是難找。”李清無可奈何地笑了笑,道:“其實無端懷疑他們,我亦覺得有點不妥。但是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這些人平空冒出來,實在可疑。偏偏那些部落首領,十之八九,對他們還崇信有加……”

史十三冷笑道:“既是如此,他們便是上了當,也是活該。”

李清隻是不住的苦笑。

史十三微睨他一眼,用譏笑的口吻說道:“你又不是黨項人,你操的又是什麼心?”

李清先是怔了一怔,隨即臉色鐵青,咬著嘴唇,定定地望著史十三的眼睛,目光灼灼,似乎想要從史十三的眼中,看出他內心的所思所想。

史十三卻似乎是渾然不覺,又或是根本不在乎李清的想法,隻是自顧自的自斟自飲起來。

待送走史十三之後,李清的腦海中,不斷的回響著史十三的那句如刀子一般尖銳的話:“你又不是黨項人,你操的又是什麼心?”的確,李清不是黨項人,這一點,李清與梁乙埋不同,他始終認為自己是漢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漢人!但是,夏國王李秉常的知遇之恩,卻是同樣讓李清感於五內的,他心裏也希望能輔佐李秉常建立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然而,無論如何,李清逃不脫那個魔咒:

“你又不是黨項人,你操的又是什麼心?!”

樸素的種族感情、出生於文明中心的人類與生俱來的文化驕傲感、還有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留下的印記,讓李清始終無法從心裏否認自己是一個漢人,他也不願意否認這一點,甚至在潛意識中,還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但是,在一個民族意識尚未完全覺醒的時代,一個“天下觀”尚未被“重華夷之防”的民族觀完全代替的時代,李清的心中,還有一種情愫:那就是諸夏文明中,一種“士”的情結。

什麼是“士”?

士為知己者死!

在宋朝時,李清不過是一個不受重視的低級武官,因為一次戰爭而被俘降夏,自負一身才華的他不肯輕易就死,卻也無法回歸宋朝,隻得期期以李陵自許;但是,在西夏的李清,卻受到意想不到的重用,直至有一天,終於成為小國王李秉常的親信!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李清而言,又豈能不想報答這位年青君主的知遇之恩?

月華清冷,長廊九曲。

月光將李清的身形拖曳出長長的陰影,在長廊下,他整個人都象籠罩在陰影之中。緊蹙雙眉的中年男子,抬頭仰望月空,終於隻能發出喟然的長歎聲。

“夫君。”不知何時,衛慕氏已經站到了李清的身後。“是朝中又有什麼難解之事麼?”

李清默默搖了搖頭,卻沒有轉過身去。他感覺到有一雙溫暖的小手攀上自己的肩膀。

衛慕氏幫李清輕輕的係上白色披風,柔聲道:“無論什麼事情,都會解決的。”

“是啊,無論什麼事情,都會解決的。”李清輕輕重複了一句,忽然一笑,將衛慕氏摟入懷中,道:“給我備馬,我要去看看宋朝那個武狀元。”

文煥是被單獨囚禁在隸屬於翊衛司的一間小院子裏,地點十分隱秘,西夏人派出了二三十名士兵專門看守他。

李清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見文煥了。曾經意氣風發的武狀元削瘦了許多,下頷的胡子淩亂的生長著,臉上也多了幾分滄桑之色。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裏,文煥變得成熟起來。李清十分清楚地知道文煥經曆過什麼,西夏人曾經用戰馬拖著他跑了十幾裏地,也曾經六七天不給他任何水和食物,當然,也曾經讓他享受過美女佳肴……但是無論如何,這個表麵上看起來甚至讓人感覺到有點輕佻的武狀元,卻始終沒有屈服,雖然他也不曾自殺。

當西夏人招待他美女佳肴時,文煥當仁不讓的享受者,對說客們的喋喋不休充耳不聞;在西夏人失去耐心,用酷刑與饑渴來威逼之時,文煥雖然幾乎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是卻始終不肯背叛大宋。

但是既便如此,李清也知道,還是有許多的西夏人看不起他,因為他們認為文煥沒有勇氣自殺。正如許多西夏人也同樣看不起他李清一樣。而文煥所要承受的壓力要遠大於當年的李清,因為他是武狀元!深受皇恩的武狀元,在許多人看來,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生存的立場的!

如果他能絕食自殺,也許會贏來更多的尊重。

但是文煥畢竟是個年輕人,他的理想還沒有開始。

也許他還指望能活著回到大宋。

許多人是這樣的嘲笑這個隻欠一死的武狀元,但是李清對文煥,卻有一種奇妙的感情。他不認為期望活著回到故土,是一件多麼見不得人的事情。雖然李清也知道,既便文煥回去,麵臨的,也將是遍布天下的懷疑的目光。

“李郎君。”文煥的臉上,竟然泛出了一絲笑容:“你氣色不是太好。”“李郎君”是一些西夏人對李清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