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時,雙方酣戰良久,狄詠卻起了惺惺相惜之意,他不欲墜了種誼的威名,尋個破綻,虛晃一槍,跳出戰團,收槍笑道:“種家將武藝,果然名不虛傳。”
種誼自然知道對方相讓,當真是如蒙大赦,也收劍入鞘,用袖子擦了擦額上的汗,方抱拳笑道:“慚愧,承讓了。今日方知郡馬武藝出群。”
“不敢。”狄詠連忙謙讓。
種誼抬頭望了望天色,見天尚未亮,離觀操的時間還早。若依平時之作息,此時是他燈下讀書的時間。但今日自然另當別論,當下向狄詠笑道:“郡馬若無他事,何不入帳一敘?”
“固所願也。”狄詠笑了笑,他為示尊重,便將手中之槍,往營帳外邊的武器架一插,方隨著種誼彎腰入了帳中。
種誼的營帳,是在中軍大帳之旁的一座小帳。狄詠進去之後,發現帳中布置極是簡陋,隻有一張竹床,一個書案,一個盔甲架與武器架而已,比起自己的營帳,都要簡陋上十倍。而他去過高遵裕之大帳,與種誼帳中的情形,更簡直是天淵之別,不由驚歎道:“種帥,何須清苦如此?”
種誼淡淡一笑,道:“為大將者,屯兵於外,不能早日克敵全功,虛耗國家錢帑糧草,心中已是不安。這前線粒穀,皆由後方運至,補給之艱難,郡馬所深知。能省則省罷。”
狄詠心中敬佩,歎道:“若大宋武官人人皆如種帥,何憂天下不平?!”
“每人習性不同,亦不必苛求一致。”種誼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我若回到後方,美酒美女,無一日可或缺。今日郡馬受眼前之象所迷惑,他日來責我驕奢淫逸,豈不冤哉?”說罷,與狄詠相顧大笑。
狄詠又問道:“種帥既說大軍久屯於外,非國家之利。為何西夏梁乙埋陣前換將,傾大軍來攻我軍,高帥與種帥卻隻是堅壁不出?梁乙埋之名,在下久聞之,不過一棺中腐屍矣,又何必懼他?”
種誼微微搖頭,笑道:“常言道: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前日之戰,雖然擊退李清,然而我軍亦損失慘重,劉昌祚部更是全軍覆沒。梁乙埋雖為無能之帥,但是西夏之兵卻非無能之兵。若隻是苦戰,便是得勝,我軍亦會損失甚巨;若有萬一,被人一把火燒了平夏城,你我死不足惜,卻未免深負皇上的重托,有愧於國家朝廷。”
“莫非種帥有妙策?”狄詠的雙眼霎時亮了起來。
種誼緩緩搖了搖頭,道:“我又有何妙計?以我之材,守此營則有餘,進取卻頗有不足。但是我曾問過高帥此事,高帥道早有妙策,但待天時。”
“天時?”狄詠迷惑起來。
“正是天時!”種誼淡淡說道:“我也不解其中之意。但是高帥身邊有一謀主,似非無能之輩。高帥既是主帥,我等又無妙策,自當信之。若是自己家裏互相疑忌,下麵的將領竟然懷疑起主帥的才能來,這仗還未打,倒是已經先輸了一半。”
“這倒是。”狄詠連連點頭,旋又說道:“多謝種帥指教。”他知道種誼話中,也有勸誡之意。此前神銳軍一個叫吳安國的指揮使,恃才傲然,不敬官長,結果雖然頗立大功,作戰英勇,但是戰後依然被軍法官追究,不僅連貶數級,而且被杖責四十軍棍,罰充苦役三個月。處罰結果傳至平夏城諸軍,一軍為之肅然。狄詠雖然不比吳安國,但是他作戰之時,也是經常自行其是,隻不過他身份特殊,縱然是軍法官,也奈何他不得罷了。種誼借此機會,加以點拔,自也是一番好意。
種誼見他明白,當下微微笑了笑,又道:“大戰遲早會來,眼下依高帥的說法,我們現在是示敵以弱。因此兩大營都隻是依賴營寨與火器守城,以梁乙埋與西夏軍的本事,攻是攻不下的。特別是神四營的炸炮,當真是神鬼莫測,可惜數量太少……高帥故意逐日減少炸炮的使用,讓梁乙埋以為我軍炸炮即將用盡;又不斷派出小股部隊與西夏軍交戰,每每一戰即潰,以助長梁乙埋的驕氣。用兵手法如此純熟,真不愧是經年老將。”種誼說到此處,略微頓了一下,狄詠不知究竟,自是不知其中之意。原來種誼卻是深知高遵裕之能,總覺他如此用兵,實在超出他能力之外,他早就料到多半是高遵裕身邊那個道士的本事,不過,這番話,他卻不便與狄詠明說。因隻笑了笑,又繼續說道:“不過,我想與郡馬商議的,卻是另外一件事。謀略者,是統軍大將的事情,但是軍隊打仗的能力,卻是我們要操心的……”
“種帥但有所命,狄詠焉敢不從?”狄詠慨然說道。
種誼笑道:“卻不是它事。不過是我聽聞過郡馬作戰之時,常以霹靂投彈擲入敵軍中,使敵混亂,然後再交戰,每每便能戰而勝之。但是此技旁人亦曾用過,卻總是不及郡馬純熟,或者點火擲彈過早,或者便是過晚,因此總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誤傷己軍。我想這中間郡馬必有獨到之秘,若能宣之軍中,教成一支馬軍,戰前以霹靂投彈扔入敵軍陣中,何陣不可頃刻破之?不知郡馬可否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