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哲夫成城(2)(3 / 3)

“李?”文煥搖了搖頭,“從未聽說西夏有姓李的將軍。難道是漢將?”

沒有太多細想的機會,隻聽到西夏軍中號角齊鳴,一隊騎兵再次發起了進攻,然而與前一次不同是,這次進攻的騎兵,並沒有攜帶攻城的器械,而他們的身後,卻緊緊跟著一隊駱駝兵!

“潑喜軍!”文煥心中一震,偷眼看劉昌祚與吳安國時,便見劉昌祚的臉色更加繃緊,而吳安國雖然一如既往的冷漠,卻可以看到他握著刀柄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潑喜軍是一隻頗有特色的軍隊。在夏景宗元昊的時代,人數不過二百,最近幾年梁乙埋把這支部隊擴充到了四百,每個潑喜軍正兵,照樣配備兩到三名負擔,其作用是運送輜重、保護、協助正兵作戰。潑喜軍在駱駝鞍上立旋風炮,發射拳頭大小的石頭打擊敵軍。一向是西夏最主要的攻城部隊。宋軍對這隻部隊並不陌生,兵器研究院更是成功的造出了宋朝的旋風炮,但是主要用於海船水軍發射震天雷。雖然西夏沒有震天雷,而且旋風炮的威力也遠遠不及宋軍的許多攻城利器,但是旋風炮發射速度快,射程遠,機動靈活的特點,使得潑喜軍成為頗具威脅力的部隊。宋軍之所以不成立類似潑喜軍的部隊,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因為宋軍的馬與駱駝,是比較緊俏的資源。哪怕是在宋遼之間貿易額逐年增加之時,也是如此。

東大營的宋軍顯然注意到了潑喜軍的出現,種誼立即做出了反應——站在文煥的位置上,可以清楚的看見東大營中央的帥旗先向左揮,再向右擺,振武軍開始變陣了!在令旗的指揮下,振武軍中陣如同被劈開的潮水一般,整齊的讓開了一條通道,十隊士兵推著十輛各平放著一個奇怪的前大後小的大木桶的小車出了營門,在營門之前一字列陣,在他們通過的一刹那,後麵的振武軍立時湧了上來,將陣勢合攏了。與此同時,便聽見一聲鼓響,箭樓上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

望著整齊、迅速的完成這一係列換陣與準備的振武軍,不僅僅是文煥,連吳安國的眼神中,都難得的流露出一絲欽佩之意;劉昌祚的眼神中,更是有難以言喻的意味。種誼不愧是本朝武人中少有的幾個將才,把一支部隊帶到這個地步,雖然說少不了講武學堂與教導軍的功勞,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為將者個人的能力。這不是規章製度可以解決的問題!難怪說國家之興亡在事,而事之成否在人。

文煥的思緒很快被眼前的戰爭所打斷——

出人意料的,在敵軍距東大營還有四五百步的時候,第二聲戰鼓敲響了!文煥不由得睜圓了眼睛,他不知道那些載著木桶的小車是什麼武器,但是按宋軍的條例,敵至一百六十步可以發弩,敵至五十步可以發箭,如果有士兵未得命令,敢提前發射,陣前立斬!以剛才換陣時振武軍所表現的純熟來看,文煥絕對不認為種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況且,西夏騎軍這次並沒有衝鋒。那麼,可能的原因就隻有一個,這些載著木桶的小車,有著恐怖的遠程攻擊能力!根據以往的戰例,潑喜軍想要對宋軍形成有效打擊,至少要到三百五十步甚至三百步以內。如果這些未知名的武器射程能夠超過三百步……

文煥在心裏飛快的計算著,眼睛卻瞪緊了戰場,不敢放過戰場上的一絲一毫——第二聲戰鼓響過之後,便見小車後麵的士兵,取出了火種,戰燃了木桶後麵的一根火繩。

十條火花閃爍著,跳躍著,使戰場的形勢變得非常的詭異。一麵是戰馬與駱駝們踏著幾乎可以稱為“整齊”的步伐向東大營加速逼近,一種無形的壓迫感甚至讓遠在千步以外旁觀的文煥也覺得呼吸緊張;一麵卻是寂寞無聲的宋軍軍陣前,十條跳動的火繩發出如同毒蛇吐信一樣的噝噝聲……以及幾座箭樓上,帶著死亡氣息的巨大弩機。

文煥下意識的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

四百步!

三百九十步!

三百八十步!

……

三百五十步!

突然,一輛小車上“呯”地一聲,發出耀眼的火花,數百枝箭矢劃過空氣,射向敵軍!這一瞬間,文煥完全呆住了。他絕對沒有想到,弓箭還有這種發射方法!在白水潭聽講時學到知識讓他立刻明白:這是利用火藥推動!恐怖的射程!這是一次發射數百枝的神臂弓!

但是真正的震撼還在後麵!

因為沒有衝鋒,西夏騎兵們都是直立著身子騎在馬上,但就在宋軍那輛小車發射的同一瞬間,所有的騎兵們都下意識的齊齊俯下了身子,舉著旁牌的左手幾乎同時揮起,遮住自己的要害部位。但是,這種火藥發射出來的箭顯示了它驚人的穿透力,幾個正當其衝的西夏騎兵的旁牌上,在如同冰雹擊打過的響聲之後,他們手中的旁牌上竟如同刺蝟一般插滿了箭矢!強大的慣性讓它們在旁牌上不停的搖擺,近距離觀看,可以看到這些箭較一般的箭矢短了許多,而在箭翎處都加了一個小鐵錘!

所幸這一次僅僅是一輛小車發射,數百枝箭形成的麵殺傷並不大,隻有少數幾匹戰馬被射中傷亡,發出悲慘的嘶鳴聲。但是看著那幾個如同刺蝟一般的騎兵旁牌,強悍的西夏騎軍心中都不由泛出絲絲懼意:如果被直接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