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鈞微笑:“沒比市一機新分廠的預算成本高。但是我這兒比市一機多出很多附加設施。我這些附加設施的目的隻有一條:節能降耗。也就是降低未來的運行成本。董總,騰飛兩個月後即將成為市一機的最有力競爭對手。”
董其揚硬是笑道:“我不擔心,嗬嗬。這個市場很大,我們兩家的產品在這個市場的占比非常之小,完全無法形成競爭,卻可以形成集群效應,得利雙方。”
柳鈞毫不掩飾,“我們的產品完全無法形成競爭,但這個大市人才有限,請恕我往後繼續挖你們牆角。”
董其揚反唇相譏,“至今你還沒挖走一個工程師,這倒讓我感覺毫無懸念了。”
柳鈞張了張嘴,但沒說出來,不是他沒挖走,而是沒看上。據汪總講,以前市一機還有幾個不錯的年輕工程師,這幾年老總換手太快,大家紛紛掛印求去。
兩人後來隻就車間建築方麵有所討論。董其揚見到雨水收集回用係統的雛形,見到熱處理車間降溫水簾的雛形,見到車間集塵和水幕除塵設施的雛形……董其揚不太懂技術,不能很好領會這些看似不重要設施的運行方式,但董其揚是個精打細算的人,果真如柳鈞所言,騰飛公司每平方米的建築成本低於市一機,說明固定資產投入不高,未來的單位折舊不會高於市一機,而眼前這些節能降耗的設施卻將真金白銀地降低未來運行成本。若真是在市一機與騰飛之間展開競爭,成本已經高下立判。市一機幾乎沒有競爭力可言。難道這就是柳鈞說的產品完全無法形成競爭的原因?
但是等董其揚走出車間,跟著柳鈞去幾根鋼管幾片石棉瓦臨時搭建的車棚取車,再回首,看偌大場地上的車間異常小巧,身量氣勢與市一機不可同日而語,董其揚暗自微笑,放下心來。騰飛與市一機,並無可比性。而柳鈞其人,董其揚認為此人太直太衝,不是管理製造型企業的好料。一念及此,董其揚放鬆下來。
騰飛新址地處偏僻,進來容易出去難,柳鈞打算開車送董其揚進城。見董其揚站車屁股後麵眯著眼睛凝神看他兩個車間,他也不禁站到董其揚的角度看自己的公司,“董總,很小,是吧?”見董其揚實事求是地點頭,他倒是喜歡,“別看這麼小,目前訂購的設備也才夠放滿一半不到的室內麵積。資金不足,不如市一機實力雄厚。”
董其揚搖頭,“市一機兩位股東實力雄厚,不過到我手頭可支配資金不夠。市區車間遷址市郊,騰出的土地是兩個股東來開發,土地差價沒全部交給我用作工廠運作。我比你難啊,天天拆東牆補西牆。”
“難怪工程進度慢我起碼一半。施工現場基本上就是拿錢說話。”
“哪兒都是拿錢說話。”既然不再將柳鈞視作對手,董其揚充分表現出他的大肚,“我聽說……有家公司已經趕在你之前,研發出全係列……”
“有,我大學校友的公司,他們買了我係列中一個品種的一套圖紙,然後沒有疑問,沒有創意,也沒有改進,仿出一係列低端貨。”
“可是那種低端貨廉價,性能比過去的已經有較大超越,也能達到一定要求,據我了解,市場相當不錯,國內還是有不少企業願意接受這種價廉物美的產品。我們也準備批量生產。”
“我還知道你們買了美國某家公司的全套圖紙,打算進軍工程機械。汪總一定能很快製定工藝,隻是可惜了汪總的一身本事。所以我說,我們之間無法形成競爭。”
董其揚這才明白前麵柳鈞說兩家公司無法形成競爭的原因,不禁哭笑不得,這小子,毫不掩飾驕狂。“我做銷售多年,我可以跟你說一個假設,你研判一下究竟會不會出現這種可能。市場需求呈金字塔形,高精尖的產品位於市場頂端,但是需求量並不大。最大部分的是中檔需求,中檔市場需求一直在質量與成本之間維持著動態平衡。當市場上有馬馬虎虎還算通得過的產品麵市,首先,原本屬於高端市場的份額被奪去一大部分,然後下家以此馬馬虎虎的產品生產出麵向消費者的成品,消費者的判斷力有限,既然沒太大區別,當然很願意接受,性價比比起原來劣質成品和高精尖成品高了不少,於是馬馬虎虎產品的成品銷量驚人。最後,驚人銷量反饋給上遊廠商,上遊廠商擴大產量,上遊廠商間又展開激烈競爭,最終是競爭和規模效應導致價格大幅下降,於是最終成品的性價比更高,受眾更加廣泛,更加侵占高端市場的份額。高端產品此時往往高處不勝寒,受眾的麵太窄,成本一直降不下來,於是更失去市場,有時候被迫得為了生存降低身份。這種現象,用我們的行話,叫劣幣驅逐良幣。你如果不信,可以走著瞧,事實勝於雄辯。”
董其揚語速不緊不慢,字字鏗鏘,感染力十足,柳鈞聽著聽著就將車停下,一直等董其揚說完。“邏輯上完全成立。”
“不僅是邏輯上成立,憑我十幾年的市場經驗,這種情況在中國發生概率極高。”
“百分比多少?”柳鈞急著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