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告鈞見這兩人都安靜下來,便緩緩說道:“兩位可有聽過這樣一句話,‘道,佛,魔三教鼎立;儒,賊,怪不相伯仲。’”
“有,有,有,我有聽我爹說過的,但不是很明白,這江湖上可沒有什麼魔教啊。”秋妙韻搶著說道,說完還神氣的看了看歐陽彧,好像在說“你就沒聽過吧”。
“願聞其詳。”歐陽彧沒有理會秋秒韻,而是淡淡地對著韋告鈞問道。
“嗯。”韋告鈞繼續道:“這是說的當世六大高手和江湖上的三大勢力,道指的是我們正一教,代表著當世道家的力量,由於朝廷立道教為國教,我正一教又在道門中頗有威信,朝廷特許我等立玄門軍八百,除魔衛道,而敝派掌門天師張化世於道學中悟出許多精妙秘法神通,內力深厚,被稱為當世六大高手之一。”
韋告鈞接著對自己的門派進一步的詳細介紹說道:“此外,我正一教中,還有家師單慶朔,及餘海,高特,遊秀辰,鄭定武四位師叔,並稱‘五豪’,武學神通上各有千秋,加上我教內弟子個個習武。所以我正一教成了江湖三大勢力之一。”
歐陽彧點了點頭道:“道教傳說是春秋戰國時李耳所創立,皇家認為是本家的教派而大力扶持。”韋告鈞笑了下,沒有回答。
秋妙韻道:“佛一定是指的少林寺吧。”
韋告鈞點了下頭道:“對,朝廷因為當年少林聖僧覺遠救駕有功,也特許少林立三百僧兵護寺,聖僧覺遠的三大弟子,貞難,貞靜,以及現在中毒的貞智,都是一代高手,其中隻有貞靜大師自幼就在少林出家,貞難,貞智說起來都是聖僧覺遠遊走四方傳教之時才收的弟子。”
“這個我知道一些。貞智大師本名柳笛,十幾年前遍挑江南草莽的山寨,被稱作‘天罰者’,後來被少林寺的聖僧覺遠收服為徒。”歐陽彧對這貞智大師還是很了解的,畢竟是師父的莫逆之交。
韋告鈞點頭稱是,說道:“恩,這事情隨著最近貞智大師被蕭衝投毒而天下盡知,而對於貞難方丈,世人是知之甚少,貞難方丈曆來就多有磨難,但悟性超然,年少時長受人欺負,但別人用過的招數,他看過後就能學會。”
秋妙韻驚訝道:“那不是過目不忘嗎?”
“要隻是過目不忘還不算什麼,天下間能做到的人也不是隻有貞難大師一人,貞難大師的厲害之處,是他總能改進別人招數中的不足之處,結合自身的特點創出新的招數,往往是創出這招數的人被他用此招擊敗。”韋告鈞說著自己的聽聞。
“那覺遠大師是如何收複他的呢?”歐陽彧覺得這人太厲害了。
“說來許多人不信,聖僧覺遠收其為徒沒有用武,而是用的佛法。”韋告鈞的口氣很是堅定。
“佛法?”秋妙韻覺得不可思議,對她來說那些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嗯,貞難大師似乎也是佛心天成,對佛法的領悟遠在眾人之上,故而聖僧覺遠圓寂後由貞難大師成為方丈,據說貞難大師是少林武學的千古奇才,不但將少林眾絕學悉數學會,還更由此創出新的招數神通,故而貞難大師也被稱為了六大高手之一。加上少林的實力,佛也成了江湖一大勢力。”韋告鈞解釋清楚了六絕中的佛。
“那魔是怎麼回事,江湖上沒有魔教這這個幫派啊,就是有,江湖群雄豈能容他。”秋妙韻說得像是那麼一回事似的。
韋告鈞臉色一沉,認真的說道:“魔,指的是吐蕃門派天穴城。因其行事多不擇手段,門派中有不少陰險毒辣之人,又和吐蕃朝廷勾結,暗中殘害以我漢族為首的外族人,近年來更是涉足中原,盡做有違天理之事,但中原群豪卻又找不到證據,加上他們天穴城總壇在吐蕃境內,我們就是想查也是困難重重,故而江湖上把天穴城叫做‘魔門’。”
歐陽彧隱隱覺得這魔門不得了,但是他也覺得隻是因為他們不是中原門派,就定義對方是什麼魔門的這種做法很是不妥當,若說是他們和吐蕃朝廷勾結,那麼少林正一,受朝廷的封賞認可,不知道在對方看來,也是不是和我朝廷勾結。
但是這些話,歐陽彧不會當著韋告鈞詢問,而是繼續追問道:“他們也有六大高手之一的人和並稱三強的實力嗎,還望相告。”
“嗯,聽我說。”韋告鈞清了下喉嚨繼續說:“魔門門主,當然天穴城的人叫他城主,本是逃到吐蕃的漢人後裔,名喚周欣,他和吐蕃地方豪強勾結,成為天穴城的城主,就如同我們的州牧刺史一樣。”
“至於他的武學神通修為,江湖傳說他去天竺行商時,偶得一本秘籍,裏麵記載了五種禁術,他隻練成了其中的兩種就縱橫西南,天竺,吐蕃以及南詔諸國的高手不是戰死就是被他收服,而且他出手殺人都是一招斃命,聽說三年前他又練成了秘籍中的第三式,江湖無不膽寒,但六大高手之名,他當仁不讓。”韋告鈞說著搖了搖頭,在他看來,魔教惡人中有這樣的高手,他可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