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良榮:《十五年來新聞改革的回顧與展望》,載《新聞大學》1995年春季號。
[2]李良榮:《中國新聞改革:20年的三次跨越》,載《新聞界》1998年第6期。
[3]李曉林:《中國新聞改革20年》(博士論文)。
[4]李良榮、沈莉:《試論當前我國新聞事業的雙重性》,載《新聞大學》1995年夏季號。
[5]魏永征:《中國傳媒業吸納業外資本合法性研究》,載《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第2期。
[6]魏永征:《當前新聞改革的一條底線——對於中國傳媒事業定性的解讀》,載《中國記者》2002年第4期。
[7]魏永征:《中國新聞傳播法綱要》,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
[8]中國廣告協會:《1981-2001年我國廣告業發展情況總彙》,載《中華新聞報》,2002年11月19日。
[9]《中國新聞年鑒》(1982-2002年)。
[10]《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0-2002年)。
[11]上海市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編輯:《上海宣傳係統集團建設與發展工作會議參考資料彙編》,2002年5月17日。
[12]孫旭培等課題研究報告:《加入世貿與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發展》,載《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2003年春季號。
[13]中央電視台經濟部《對話》欄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主嘉賓為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徐光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石宗源,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李從軍,2002年10月27日首播。
[14]孫燕君:《報業中國》,中國三峽出版社2002年版。
[15]趙曙光、禹建強、張小爭:《中國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
[16]姚林、高繼紅:《衰退中的報刊廣告市場》,載《現代廣告》2002年第3期。
[17]陳中原:《我國報業市場近十年變化趨勢》,載《中國報刊月報》1999年第6期。
[18]唐緒軍:《報業經濟與報業經營》,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
[19]楊磊、孫業:《我國省級黨報的現狀與走勢——全國省級黨報基本情況調查報告》,載《中國新聞年鑒2002年》。
[20]趙曙光、耿強:《媒介資本市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趙曙光、史宇鵬:《媒介經濟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專家組:《透過曆史的表象——中國改革20年回顧、反思與展望》,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年版。
[23]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戰略中國——觀察中國走向未來的五個著眼點》,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版。
[24]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編著:《觀點中國——影響中國經濟決策100名專家前沿觀點》,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版。
[25]李惠等主編:《中國政企治理問題報告》,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版。
[26]李良榮:《新聞學概論》,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7]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28]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時代》,學林出版社2002年版。
[29]袁方等:《社會學家的眼光——中國社會結構轉型》,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版。
[30]上海大學“全球化市場化信息高科技時代大眾傳媒國際研討會”論文,2003年11月。
[31]俞正梁等:《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複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2]美、英、法等八國首腦會議發表的《全球信息社會衝繩憲章》,2000年版。
[33]威廉·哈森:《世界新聞多棱鏡》,新華出版社2000年版。
[34]謝鵬程:《公民的基本權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5]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3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36]張琢、馬福雲:《發展社會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