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兩個第二” (1)(1 / 3)

人若倒黴,喝口涼水都塞牙。

宋子文受到美國朝野的指責,同樣也受到了台灣國民黨反對派的指責——也是經濟問題。

風波源於孔氏夫婦的經濟問題,發展到後來,宋子文也被卷了進去。

雖然宋子文不像孔祥熙那樣貪婪,但反對派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國民黨痛失大陸,關鍵是官員腐敗。貪官不治,民心不平,何以興國,何以取信?直到鬧到蔣介石那裏,被蔣壓下,風波不平自滅。

於是人們又怨恨蔣介石,可是蔣介石實行的是獨裁統治,他手中有軍權、有警棍,人們敢怒不敢言。

應該說,國民黨從大陸逃到台灣後的一年內,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著實爆發了一陣子。吵來吵去,矛盾不但沒解決,反而愈來愈加深了。

1950年2月,宋子文正受到美國朝野攻訐的時候,台灣也卷進了這場風波。

一天清晨,宋子文剛起床洗漱,還沒有來得及吃早點,秘書便把一封加急電傳送到宋子文手裏。因為宋子文在“風波”的日子裏神經高度緊張,給秘書做出了一條規定,凡是有什麼情況,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都要及時告訴他,宋子文這天的早點沒有吃好。

電傳是台灣方麵發出來的,要他立即返回台灣。

後來宋子文又試著給蔣介石撥通了電話,才知道國民黨最近召開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上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國民黨員返回台灣,否則注銷在台護照。

何去何從,著實令宋子文緊張一陣子。

妻子張樂怡吵著說:“要回去,你自己走,反正我和孩子是不會走的。”

“我不是說我想回去,這是他們的意見。當然,我也是不願意回去的。”宋子文道。

“你不回去就好。看老蔣能把你怎麼樣,還能把你吃了不成?”

“不回去也是有不回去的理由,我想把事情做得圓滑些,怕我倒不怕!”

宋子文又與顧維鈞商量,提出他不想回台的三點看法:一是台灣“政府”已在他心目中喪失了信譽;二是他同蔣介石手下的許多元老都有矛盾;三是台灣小島並不安全,隨時都受到大陸的威脅。

顧維鈞聽了表示不回去為好,提示他說:“老蔣為人你知道,什麼事都會說出來幹出來。”

宋子文點點頭:“我不怕。說心裏話,他也怕得罪我,他對美國寄予希望,他的關係沒我硬。這些你都知道的。他有幾個事還讓辦,看到他們這樣對待我,索性我能辦也不辦了。”

顧維鈞突然心血來潮,開玩笑地說:“子文兄,老蔣現下要給你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的職銜,你幹不幹?”

“我不會幹,他也不會給。”

“要是真給呢?”

宋子文幽默地說:“我那太太早說了,她不回台灣,也不讓我回台灣,我是‘氣(妻)管炎(嚴)’,我得聽她的。”

後來,顧維鈞也真向蔣介石建議,讓宋子文回來主事。蔣介石一聽瞪大了眼睛:“你有什麼高見?”

顧維鈞一本正經地說:“高見倒沒有。國民政府眼下最困難的是財政。宋子文兜裏有錢,隻要是為國家利益,我了解,他是願出山的。再看,他在美國政界有關係,由他出麵做工作,十個顧維鈞都比不了。”

蔣介石點點頭:“有道理。他與我手下的人矛盾不少,不管怎樣,讓他先回來再說。”

在職位上,蔣介石采取了模棱兩可的暖昧態度。

後來,蔣介石再次發電邀請宋子文回台就任正式職務,什麼職務沒說明。宋子文沒理。蔣介石再次邀請時,口氣就生硬多了,否則就開除國民黨的核心集團。宋子文再次拒絕了。

當宋子文頂住了蔣介石誘惑後,與國民黨一刀兩斷,在美國安定了下來時,國民黨那邊,也召開了“七大”,根據部分代表提議的“黨內重大整肅案”,由蔣介石親筆圈定批準。在該案列出的被開除國民黨黨籍的名單上,宋子文位居第二,僅僅排在孔祥熙後麵。這與中國共產黨通緝的國民黨戰犯的排列是不謀而合。

兩個位居第二,一方是共產黨那方,一方是國民黨那方。宋子文顯然是在夾縫中任人評說。按照宋子文自己的話說:我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了。

不過前者排名令他緊張,後者排名令他高興。

張樂怡看了這個排名笑了:“我丈夫真聽我的話了,我得下廚做點好吃的招待丈夫,慶賀慶賀。”

就在這天晚上,張樂怡把三個女兒召來,做了一桌菜。全家樂融融地飽餐一頓。這晚宋子文也特別高興,破例喝了三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