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麵子的彈性是有限的。像彈簧的彈性一樣,麵子的彈性也不能超強度使用。從這一點上來看,麵子的物理屬性也很明顯。如果將彈簧超強度擠壓或拉長,那彈簧就會失去原有的彈性,與普通的鐵絲沒有區別,也就不成其為彈簧了。麵子也一樣,如果使用過量過期,就會出現反彈或破損。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找人辦事,就是典型的借麵子。能找到辦事的人,就說明有找辦事人的路子,麵子的彈性一般是允諾,一次這樣,下一次就難說了。為什麼呢?因沒有及時對用過的麵子進行維修和養護。具體做法如何呢?在事辦成之後,應及時,切勿拖延,加以酬謝和報答。這樣,已使用過一次的麵子很快會恢複到以前良好的彈性,可以為下次備用,否則,會反彈為“牛氣”“架子大”“不知好歹”,難以再使用了。當然,這期間依然要留一定的休閑時間,讓時光衝淡對麵子“用過了”的感覺。若再用起來,彈性自會良好如初。
在這個過程中,切記兩點。一是不要過量。如果一張麵子的承受力為10斤的話,那最好不要超過這個限量。若硬要讓它承受10斤以上,甚至幾十斤的壓力,那麵子就會變色變形,直到破損、毀壞。另一點,特別應注意不要過時。如果一張麵子的有效使用期為一年,那就不能超過一年。若過期後繼續使用,就會使麵子的彈性喪失。
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互相借錢是常事。今天你借他50元,明天他借你100元,在一借一還中,麵子的使用率就增快了。但如果久借不還,借多還少,甚至“翻臉”,那就會反目為仇,雙方麵子都會受到傷害。
因此,使用麵子一定按照麵子的特性進行,否則就會盡失麵子。
誇麵子要會誇,誇得恰到好處。
小麵子大用,采取的是滾雪球法;大麵子小用,責任往往無人負;分段分期,為一麵多用的常見法;多麵一用,多發生在急用或特用上;不用大麵子,怕蓋住了自己的小麵子;不用新麵子,怕勝過自己的老麵子。
麵子的分小或合大仍無法可依、無章可循,麵子的使用很難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依然還是無規則遊戲。
一點一滴積聚的麵子,應當零存整取,以備大用;幸運降臨或喜出望外而得到的麵子,應當整存零取,慢慢分享;計劃做幾件大而有麵子的事,應當整存整取,避免分散和流失;麵子的使用情況很難準確預測,應當選擇定活兩便,不因麵子大而造成浪費,也不為麵子小而陷入困擾。
換麵子,一定要看當時的行情。
麵子不像衣服,越舊越無用;麵子倒像文物,越古越有價值。
像彈簧的彈性一樣,麵子的彈性也不能超強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