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股:惹不起躲得起
在當前中國股市的上市公司中,不僅虧損股多,而且還有許多要麼存在這類問題、要麼牽涉那些麻煩的股票,比如有的官司纏身,一天時間就接到法院幾張傳票;有的亂作擔保,結果引火上身;有的上市公司成了大股東的提款機……對於這類股票,我們統稱為問題股。這些問題股,往往也是劣質股、虧損股。作為一般股民,指責不頂用,怒罵不解恨,關鍵是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別讓它們的黑手伸了進來。而對付這種問題股的最好辦法,就是不理不碰,惹不起躲得起。
目前股市裏的問題股很多,這裏僅擇其幾種主要的進行介紹,讀者可以舉一反三進行推論,凡是存在這類問題或者那類麻煩的股票,最好都小心回避。
1.官司纏身的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官司多,已經成為中國股市一道獨特的風景。今天你告我,明天我告他,更有甚者,一家公司卷入二三十起甚至幾百起訴訟的都有,以至打開媒體的公司公告,官司的公告占了相當大的篇幅。有的媒體認為這是上市公司法律意識增強的表現,但上市公司今天當原告,明天當被告,公司老總們天天忙於打官司,還有什麼精力去抓生產、搞經營呢?公司效益又怎麼會不滑坡甚至虧損呢?看上市公司打官司,你不難發現,越是經營不善、效益不好的公司越是官司多,越是打官司公司效益越是不好。想想這道理也很簡單,公司天天忙於去打官司了,且不論輸贏,光是牽扯的精力就足以把公司拖垮。股民對這類股票應該小心待之。
2.亂作擔保的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打官司,相當多一部分是因為對外濫作擔保。隨著對外擔保的事項越來越多,擔保的數額越來越大,擔保的期限越來越長,引火燒身的上市公司也就越來越頻繁地被擔保引起的涉訟案件燒得焦頭爛額。雖然中國證監會於2000年6月15日頒布了《關於上市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有關問題的通知》,從擔保程序、防範風險措施以及全麵信息披露等諸多方麵,對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予以規範。但僅憑一紙《通知》,就要解決上市公司在擔保中存在的大量問題,顯然還很困難。作為中小股民,唯一的保護措施,還是避開這類股票。這是無奈的辦法,也是最為有效的辦法。
3.大股東胡作非為的公司股票
目前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置上市公司為自己的提款機,置廣大散戶為自己魚肉的對象。他們或者大肆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與資源;或者強迫上市公司為自己貸款與還債;或者與上市公司進行“稻草”變“黃金”的關聯交易;有的甚至成了臭名昭著的“惡衙內”,仗著上市公司資金多、名聲大,到處胡作非為,惹出麻煩了,便往上市公司身上一推。像棱光實業的大股東恒通集團,從上市公司巧取豪奪8億多元,將好端端的一家公司搞垮;成都聯益的大股東廣東飛龍,用欺騙的手段獲取控股後把上市公司質押給銀行,差點被拍賣,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中國股市連創五年來的收盤新高之際,卻有一隻股票從10月31日開始連續5個跌停,日K線上就像有五把鋒利的尖刀,一刀一刀地割在了所有持有它的股民身上。股價從最高位12.74元下跌到5.38元,跌幅超過60%……這隻股票叫東盛科技(600771)(見圖7-3)。出現這種反常現象的原因是該公司因涉嫌證券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青海監管局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經查,截至目前,公司股東西安東盛集團有限公司、陝西東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占用公司資金158826萬元。另外,公司存在未披露的對外擔保事項。從2003年2月~2006年9月,公司分別為寶碩股份、寶碩集團、滄州化工、美利紙業等公司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擔保。公司累計對外擔保113434.83萬元,占公司淨資產的比例為248.24%。這樣的股票,不跌才怪呢!
高風險股: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所謂高風險股票,是指個股的市場價格與其真實價值嚴重背離,並可能因此而大幅下跌的股票。不同的投資者對個股內在價值的評價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從市場角度來看,個股風險與其市場平均持籌成本的高低直接相關。如果投資者買入某隻股票的價格遠高於該股流通股的平均持籌成本(或機構的持籌成本),則表明該投資者麵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判斷一隻股票市場平均持籌成本(或機構的持籌成本)的高低,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進行。
第一,看股票的價格走勢。如果某隻股票在較短的時間內漲幅超過大盤漲幅的數倍,則說明該股含有較多的市場獲利籌碼,此類籌碼的兌現壓力成為其風險存在的主要根源。
第二,看成交量的變化。如果某隻股票成交密集區域的股價高於目前市場價的幅度較大,則該股的市場風險水平較高;反之,若某股票密集成交區域的股價遠低於目前市場價,則該股的風險程度較小。
第三,綜合分析個股的走勢特點。如果某隻股票出現了明顯的與大盤走勢相背離的現象,則該股的走勢可能由盤中機構進場或者出局的行為造成。投資者可據此來判斷盤中機構的持倉成本,若其成本遠低於目前二級市場的股價,則表明該股的市場風險較大。
綜合業內人士的分析,高風險股票大多集中在以下七類股票中。
一是爆炒過的明星類股票。如四川長虹、深發展、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這些股票有其輝煌的時代,但套在這類股票上的股民也大有人在。這些套牢的股民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當年暴漲時買入的,當時他們大多數人都被該股票無數次的上漲教育成了多頭慣性思維,那時候股評也挖空心思地解釋其上漲的理由,並指明其廣闊的上升前景,結果股民大舉介入,或者獲利不出,最終被套牢。預防的辦法是,要明白“明星股”也是股票,既然是股票就有漲有落,對漲了幾十倍的股票,還要爭著去做“長線”,顯然是很不明智的。另一類是好撿便宜的,“明星股”紅得發紫時不敢去捧場,看到其下跌了十幾元,以為便宜,連忙買入,結果被套。他們不曾想到,買股票和買菜不一樣,便宜是撿不得的。預防的辦法是,看到漲了幾十倍的股票,其下跌是很正常的,別以為跌了幾元、十幾元就便宜,你複權計算看一看,它們的股價還是高高在上的,隻不過是多次的送股、配股迷惑了你,若仔細一算,你買的那個複權價還是高得嚇人。
因此,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時,對於績優股也要辯證地看、發展地看,否則也容易陷入認識誤區。首先,必須聯係股價來看。如果績優股的股價被炒上了天,就不能認為績優股還具有投資價值。比如“四川長虹”股價達60元以上,即使每股利潤在2元以上,其績優股的身價也大打折扣了。很多股民不注意這一點,總認為“四川長虹”是績優股,在1997年上半年60元價位還勇猛殺入,結果隻能是套牢的結局。其次,必須聯係上市公司的發展潛力和前景看。我們注意到在深、滬眾多上市公司中,一些行業發展前景看好的公司股票常常是二線股甚至三線股,業績卻是一線股價格。例如,高科技行業、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股票,就是因為行業前景好而被主力機構看中而居“貴族股”的價位,而事實上,這些股票的業績卻並不一定是“績優”的。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股票盡管業績優良卻由於行業的原因而股價達不到一般績優股的價位。如深市的“粵美雅”、“粵照明”等,便屬於這類績優價不優的股票。另外,我們還必須注意到績優股與垃圾股的互相轉化。也就是說,績優股有可能變成垃圾股,垃圾股也可能變成績優股,所以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績優股顯得非常重要。這類的例子很多,投資者閉著眼睛便能數出一大串。
二是高價的熱門股。如綜藝股份、中關村、東方明珠、上海梅林、四川湖山、環保股份等。這些股票一夜之間暴漲,刺激著人們脆弱的神經。在瞬間的巨大能量噴發下,掩蓋了其致命的缺陷——缺乏業績支撐。對此類股票,股民剛開始還猶豫不決,覺得漲得快、風險大,但看著那些股票嗖嗖地往上躥,膽子大的投資者掙了錢,後來其他人“紅眼病”一犯,股評再火上澆油,就在奇高的價位上衝進去了,又不會止損,不長期深度套牢才怪!到後來自個兒都納悶,那種離奇的價位為什麼就敢買?預防的辦法是,在瘋狂的氣氛中,保持一份清醒,泡泡吹破時,堅決出局,不抱幻想。
三是異常走勢股。許多股民被主力機構的巨量對倒迷惑,入場買套。預防的辦法是,技術不精者,最好對異常走勢的股票敬而遠之,實在想買,先看看該股長期上漲幅度有多大,不要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看到其短期超跌,沒有看到其長期超漲。
四是內幕消息股。得了幾個甜頭,就對內幕消息深信不疑,最後吃一劑猛藥,就趴下起不來了。預防的辦法是,先看看該股長期上漲幅度有多大,不輕易大量買進;再就是,不要迷信那些內幕,遲早要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五是冒牌績優股。如銀廣夏、藍田股份、東方電子等。預防的辦法是,一要看業績是否貨真價實,是否有水分,二要看股價,即使業績確實優良,但如果股價過高,已經透支了未來的上漲空間,這類股票同樣不能碰了。
六是高價除權股。如北滿特鋼、深南玻、山推股份、英豪科教、科利華、燃氣股份等,這些股票經過主力長期運作,股價翻了不知多少倍,借助送股除權把價錢搞低,造個虛無縹緲的題材,再跌上一截,不明真相的新手看著便宜,結果套你沒商量。預防的辦法是,對過去股價翻了好幾番的莊股,雖然除權後價格降低,但複權價並不低,投資者也不能貿然介入。
七是惡莊股票。如中科創業、億安科技等。預防的辦法很簡單,隻是遠距離地欣賞,卻不去碰它們。
總的來看,越是前期漲幅較大的股,越是炒得凶的熱門股,越是高風險股。以前的瓊民源、銀廣夏,都證明了這一點。大量的事實說明,不管在什麼時候,股民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與理性的心態,要特別注意股市投資的風險,尤其對於那些股價過高、炒作過頭的股票,要慎之又慎。因為這類股票無一不是高風險股票,要麼是上市公司弄虛作假製造的虛假繁榮,要麼是莊家惡意炒作的結果,而一旦偽裝戳穿,或者泡沫破滅,股價便會大幅度跳水,介入者往往連出逃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深度套牢了,並且這類股票幾年甚至上十年都難再有翻身的機會,股民解套的希望同樣非常渺茫。
後記
隨著中國股市的火爆,大量投資者進入股市,成為新一代的股民。這不隻是顯示了資本市場的魅力,而且也反映了中國人投資意識的覺醒。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些股民雖然熱情高漲,但卻缺乏基本的股票投資方法與技巧。這顯然是不適應資本市場風高浪急的競爭環境的。有鑒於此,本人根據多年來從事股市研究的心得與體會,撰寫了這本書,但願能給廣大投資者一定的幫助。
股市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投資場所,股票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投資產品,寄希望於用一本書就能將股市裏的許多東西講清楚是很難的。尤其是投資的方法與技巧有著極大的主觀性與極多的可變性,不像數學公式或者物理定律那樣放之四海而皆準,因此,投資者在閱讀本書時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因時因地因“股”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判斷與決策。另外,受本人水平的限製,書中的某些內容與觀點或許也存在著不妥之處,也請投資者在閱讀時注意識別。
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此書的寫作過程中,本人借鑒與引用了許多學者、專家的觀點與研究資料,在此深表感謝!因為不想混淆讀者的視線,影響讀者的理解,因此沒有在文中一一標明出來,還望各位學者、專家海涵。如有批評與教誨,請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作者
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