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外科 (5)(3 / 3)

【典型病例】顧某,男,40歲。右側腰痛5天,小便艱澀,大便秘結,尿檢:蛋白(±),白細胞0~2/HP,紅細胞>50/HP。B超和腹部X線平片檢查提示右腎區見小結石陰影多個,右腎輕度積水。苔薄黃質紅,脈弦澀。治以清熱通淋排石,用排石湯加生大黃6克清熱通腑。服藥第2天,大小便已通,腰痛亦減。原方加減又服30天,先後隨小便排出小結石5~6枚。腹部X線平片複查:結石陰影全部消失,積水陰性,身體康複。(處方來源:上海市青浦縣中醫院萬美雲)

腦腫瘤

腦內腫瘤,中醫認為屬髓海病變,臨床表現為劇烈頭痛、眩暈、嘔吐等,CT檢查可確診。

【方名與主治】化瘤湯,主治腦腫瘤。

【組成與用法】當歸尾、赤芍、紅花、桃仁、水蛭各10克,丹參20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上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3個月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頭痛劇烈者加全蠍、僵蠶、蜈蚣、天麻、鉤藤、川貝母。

【方解】腦內腫瘤,中醫學認為屬髓海病變,臨證多以劇烈頭痛、眩暈、目疾等為主要表現,多由痰濕之邪凝集於腦,腦部氣滯血瘀,痰瘀互結所致。在其病變過程中,痰瘀互結,腦絡痹阻,日久化熱動風,風火鴟張,損傷陰液,致肝腎不足。本方采用當歸尾活血止痛;赤芍、紅花、桃仁、丹參活血祛瘀;水蛭為破血攻血之峻品,藥理研究證明,水蛭含水蛭素、組胺樣物質、肝素、抗血栓素,水蛭素不受熱或乙醇之破壞,能阻礙血液凝固,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作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有清熱解毒消癰之功,臨床用來治療胃腸道癌症;全蠍、僵蠶、蜈蚣有息風解痙,解毒散結之能;天麻、鉤藤有平肝息風之效;川貝母有清熱散結的作用。諸藥配合,共奏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破癥散結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食豬頭肉、鵝肉,戒煙,絕酒。

【典型病例】王某,男,59歲。突然耳鳴目眩,頭痛如劈、嘔吐、腰脹、雙側大腿脹痛,不能步履。顱腦CT掃描,診斷為蝶鞍前上方占位病變,腦血管瘤。症見肌肉瘦削,舌質淡胖,舌邊紫暗,苔白厚膩,脈象弦滑而大。此乃痰瘀互結於腦,腦絡痹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絡開竅,化痰散結法。擬化瘤湯加天麻、鉤藤、半夏、川貝母各10克,全蠍、僵蠶各8克,雞血藤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1個月後,頭痛減輕,飲食增加,不嘔吐,苔薄膩,脈緩滑,仍肢軟乏力。原方去半夏,加女貞子、川牛膝各10克,龜甲30克,5劑。服藥後諸證減輕,效不更方,後以此方出入連服5個月,症狀消失。繼以上方製丸藥1料,服2個月以鞏固療效,顱腦CT掃描提示未見異常。參加工作,隨訪2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周容華)

肺癌

肺癌是原發於支氣管及肺泡的惡性腫瘤,又稱支氣管肺癌。臨床表現為咳嗽、氣急、咯血等,放射線檢查可明確診斷,中醫學屬“咳嗽”“痰飲”“息賁”等範疇。

方一

【方名與主治】嘔痰膏,主治肺癌。

【組成與用法】梔子、藜蘆、細辛、生大黃、急性子各30克,輕粉、冰片各20克,黑膏藥500克。將上藥研極細末,慢慢調入溶化的黑膏藥油內,每50~70克攤於白布上,做成嘔痰膏。取2張分別貼在肺腫塊(根據胸片提示)所在之胸背體表部位,6~10小時可見嘔痰,嘔痰實在不能堅持時揭去膏藥,則嘔痰即止。

【方解】肺癌屬中醫“咳嗽”“痰飲”“息賁”等範疇,認為肺癌之瘤塊乃頑痰膠合而成。采用嘔痰膏將瘤塊化成痰涎嘔出,則瘤塊逐漸消散。方中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藜蘆對黏膜有局部的強烈刺激作用,可引起噴嚏、嘔吐;細辛有發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之功;生大黃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行瘀通經之效;動物實驗證明,大黃中的大黃酸、大黃素對小鼠黑色素瘤有明顯抑製作用,大黃素對小鼠乳腺癌,大黃酸對艾氏癌也有抑製作用;急性子能活血行瘀而散結;輕粉性味辛寒,有毒,有殺蟲、逐水的作用;冰片為回蘇開竅,消腫止痛之品;黑膏藥為基質。諸藥配合外用,共奏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溫肺化痰、逐瘀嘔痰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