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短笛無聲(3 / 3)

宣傳委員才走不久,攝像忽然說剛才忘了讓他多帶一根笛子來,等下葉老師要一根做樣子,鄉長在邊上要吹一根,這裏一根笛子不夠。文字說電話又打不通,隻好等下再勞宣傳委員跑一趟了。

過了一會,鄉長就來了,讓文字和攝像高興的是,鄉長竟然多拿了一根笛子來。文字和攝像見了,十分高興,說鄉長就是鄉長,竟然曉得帶笛子來。鄉長說你不是要我吹笛了嗎,那根壞的,吹不響,我這根才吹得響。說著,吹起來,吹得蠻像回事,把個文字和攝像樂得喜不自禁。

隨後開始拍了,文字讓葉長根把笛子橫在嘴邊,三個學生兩個站在旗杆一米遠的地方舉著手,一個在旗杆下拉著繩子,讓紅旗升起,鄉長則在鏡頭拍不到的地方吹國歌。拍了兩三遍,攝像一聲OK,好了。

隨後又拍了葉長根跟孩子上課,葉長根一個人坐在門口吹笛子,葉長根和孩子做遊戲等鏡頭。最後,還拍了拍山鄉風景。一直忙到日落西山,方才回鄉政府吃飯。

電視台後來為葉長根做了個專題片,片名叫《山鄉笛音》,打算在《山鄉風情》欄目裏播出,但由於節目時間性不強,而台裏有許多時間緊的節目等著要放,所以他們先放了下來,等台裏節目少些時再放。

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一個多月後他們想拿出來播,但那時候在放暑假,播一個老師的節目沒什麼意義,為此,他們又放了下來。

這一放,又是一個多月,直到教師節這天,他們才將節目播了出來。

這是電視節目,有很多圖像,但圖像離不開解說詞,這裏把解說詞錄下吧。

口導:

電影《鳳凰瑟》裏有這樣一個別致而感人的升旗儀式,鄉村老師用笛子吹著國歌,在悠揚的國歌旋律中,國旗冉冉升起。這別致而感人的升旗儀式,不僅隻是電影裏有,我們的生活裏也有,我市山溪鄉山陂小學每天也要舉行這樣的升旗儀式。

同期聲,笛子吹奏的國歌聲:

山陂小學是山溪鄉一所最小的小學,學校隻有一個老師,三個學生。老師叫葉長根根,每天清晨,當孩子到齊後,他都要用笛子吹響國歌,三個孩子舉著小手,凝視著國旗,隨著國旗的冉冉升起,山陂小學又開始了它嶄新的一天。

山溪鄉是我市最偏僻的山區,平均海撥在1000米以上。當地有一句話形容說山溪山溪,有山無溪,上山累斷氣,下嶺坐滑梯。山陂村地處山溪東南,距鄉政府4公裏,海撥1200多米。全村分上下兩個自然村,一個叫上陂村,一個叫下陂村。兩村加起來有180多人,50戶人家。由於地處深山,農家孩子上學極為不便,每天要翻山越嶺走4公裏路到鄉中心小學讀書。1968年,上陂村和下陂村利用一間民房,辦了一所小學。70年代,這所小學正式命名為山陂村小學。1968年,初中畢業的葉長根來學校任教,那年葉老師隻有16歲。連葉老師自己也沒想到,從此 ,他和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教就是34年。

同期聲:學生讀書聲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每天,學生朗朗的書聲伴著葉老師,從學生朗朗的書聲中葉老師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山陂村小學最盛時有30幾個學生,最少的時候隻有三個學生。但不管學生多少,葉老師從來都認真負責。在隻有三個學生的時候,他也是盡心盡力上好每一堂課。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音樂、體育、自然,每門課都要上,而且要上好。剛開始走上教師崗位時,葉老師是民辦教師,每天隻掙4個公分,不到三角錢。一年下來,滿打滿算不會超過一百塊錢。這樣的待遇,葉老師一幹就是二十年。葉老師是當時上陂村和下陂村惟一的初中畢業生,他並不是沒機會走出山區,但是什麼信念支撐著他在偏僻的山區一幹就是幾十年呢,他是這樣告訴記者的:

同期聲

葉:我從68年開始教書,到現在有34年了

記:這麼長時間堅持下來是什麼原因呢?

葉:山區的孩子也要受到教育,山區老師本來就少,如果我一走,年輕人又不大樂意來,所以我在山區這麼長時間,一直看著這些孩子越教越可愛。山區(的孩子)如果我不去教,那孩子麵臨著輟學,又沒有文化,新文盲又出現了,這山區就會更窮。我就希望山區的孩子學好文化,走出山區,然後學成回來又為山區建設服務。

同期聲止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葉老師在三尺講台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三十四個春去秋來,當年一個16歲的孩子,已滿頭花白了。由於操勞,葉老師看上去 比實際年齡大一些。但葉老師無怨無悔。他的青春沒有白白流逝,近幾年來,全鄉教學質量評比,山陂村小學總是名列前茅。恢複高考後,葉老師教過的學生有十多人考取了江南大學,江南醫學院,侈城財院等大中專院校,他們像金鳳凰一樣飛出了山區。

同期聲,笛子聲

葉老師也有寂莫的時候,那就是孩子們放了學,他一個人留在學校的時候。這時他會吹起那根伴隨他幾十年的笛子,隨著笛聲嫋嫋飛出,葉老師心裏又充實了。他的思想會隨著笛聲飛得很遠很遠,飛出鄉村,飛進城市,飛到那些考取大學的學生身邊。想起他們,寂莫就離開了葉老師,他的心裏,覺得格外的踏實。可不,葉老師現在吹出的笛聲不是變的歡暢明快了嗎!

侈城電視台蓋麵非常大,偏僻的山溪鄉也能收到,該鄉有一個山垌村,離葉長根他們山陂村有四、五華裏。村裏一個人看了電視後,帶了他八歲的孩子往山陂村去。這人想把孩子放在葉老師學校讀書。但到了村小,卻沒見到葉老師,也沒見到一個學生。這人等了一會,看見一個孩子騎著牛走了來。這人於是看著騎牛的孩子說這是山陂村小嗎。孩子說是。這人說葉老師在嗎?孩子說葉老師到侈城打工去了。這人說葉老師不要教書嗎?孩子說葉老師嫌學生少,不願教。這人說葉老師不願教,那幾個學生怎麼辦?孩子說我們放牛。說著孩子騎著牛走到了一棵樹下,孩子一伸手,折了根枝條,然後橫在嘴邊。

很好看的一副牧童短笛圖,但卻沒有笛音從裏麵嫋嫋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