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將大棗洗幹淨,與紫草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熬成湯,待溫放入白糖即可。
[功效]補脾健脾,攝血消斑。適用於脾虛不能攝血的過敏性紫癜。
[服法]1劑/d,吃棗喝湯,5日為1療程。
33.龜板阿膠湯:
[原料]龜甲(龜板)15g,墨旱蓮、阿膠各10g,白糖適量。
[製法]將龜甲打碎,與墨旱蓮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煎熬成湯;把阿膠切細,與白糖一同放入杯中,用藥液衝泡即可。
[功效]養陰補血、清熱。適用於血虛引起的過敏性紫癜。
[服法]1劑/d,連服7~8日為1療程。
34.水魚茜草湯:
[原料]甲魚1隻(約500g),茜草、仙鶴草各10g,調料適量。
[製法]將甲魚殺後,去內髒、粗皮,洗幹淨;把茜草和仙鶴草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熬成湯,去渣取藥液,用藥液再燉甲魚,加入精鹽、蔥、薑、蒜、醬油、味精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補血、抗過敏。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過敏性紫癜。
[服法]每日或隔日服藥1劑,連服8~10日。
35.北芪黨參湯:
[原料]北芪、黨參各15g,大棗15枚,頭發灰9g,白糖適量。
[製法]將前3味藥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熬成湯,去渣取汁;把頭發燒成灰,用藥液趁沸時衝頭發灰服食。
[功效]補氣益血。適用於血虛不固引起的過敏性紫癜。
[服法]1劑/d,連服7~8日。
36.人參旱蓮草粥:
[原料]墨旱蓮(旱蓮草)10g,粳米60g,人參9g,白糖適量。
[製法]將墨旱蓮洗幹淨,切細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再用汁液煮粳米,煮成稀粥,把人參研成細末,將其拌入粥中服食。
[功效]補氣補血。適用於氣血虛氣不攝血引起的過敏性紫癜。
[服法]1劑/d,連服數日為1療程。
37.牛腿骨湯:
[原料]鮮牛腿骨1根。
[製法]將鮮牛腿骨洗幹淨,焯水,打碎,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燉湯(不能加油、精鹽),煮至湯稠即可。
[功效]止血祛斑。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過敏性紫癜,皮膚紫斑,出血等。
[服法]1劑/d,連服3日以上。
38.花生米煲大蒜湯:
[原料]花生米、大蒜肉各100g。
[製法]將2味同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煮成湯即可。
[功效]解毒殺蟲,養血止血。適用於由寄生蟲、細菌引起的過敏性紫癜。
[服法]1劑/d,連服10日以上。
39.海帶熗木耳羹:
[原料]水發木耳250g,水發海帶100g,蒜1瓣,調料適量。
[製法]將海帶、木耳洗幹淨,各切成細絲,菜油燒熱,爆香蒜茸、蔥花,倒入海帶、木耳絲,急速翻炒,加入醬油、精鹽、白糖、味精,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安神降壓,活血化瘀。適用於高血壓、過敏性紫癜等。
[服法]1劑/d,佐餐服食。
第十一節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因皮脂腺管與毛孔的堵塞,引起皮脂外流不暢所致。以顏麵、胸背部黑頭、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損害為特征。多發生於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過後,大多自然痊愈或減輕。
本病中醫歸屬於“粉刺”、“酒刺”範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肺胃濕熱,複感毒邪所致。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肺經風熱型:
[主症]丘疹色紅,或有癢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清瀉肺熱。
[處方]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10g,桑白皮、黃芩、生梔子、生石膏、生地黃、赤芍、生山楂、牡丹皮各15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6g。
(2)濕熱蘊結型:
[主症]皮疹紅腫疼痛,或有膿皰,口臭,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通腑。
[處方]茵陳蒿湯加減:茵陳、生梔子、黃芩、生地黃、赤芍各15g,生薏苡仁20g,黃柏、生大黃(後下)、車前草各10g,蒲公英30g,生甘草6g。
(3)痰濕凝結:
[主症]皮疹結成囊腫,或有納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脈滑。
[治法]化痰利濕健脾。
[處方]二陳湯加味:陳皮、甘草各6g,茯苓12g,薑半夏、白術、黨參、車前子各10g,山藥、白花蛇舌草、丹參各15g。不論何型,若咽幹口渴,唇燥者加玄參12g,麥冬、天冬、天花粉各10g;結節囊腫難消者,加莪術、夏枯草、海藻各10g,牡蠣15g;伴月經不調者,加當歸12g,白芍15g,益母草10g。
2.外治法:
(1)鮮菟絲子適量。搗爛絞汁,外塗患處,1~2次/d。
(2)山慈菇根適量。研細末,溫開水調成糊狀,夜間臨睡塗搽,第2日早上洗去。
(3)雲母粉、杏仁各等份。研細末,牛乳調成糊狀,夜間臨睡塗抹,第2日早上洗去。
(4)白蘞0.6g,杏仁0.15g,雞矢白0.3g。研細末,溫開水調,外搽患處,2次/d。
(5)顛倒散洗劑:外洗,3~5次/d。
(6)痤瘡洗劑:沉降硫黃6g,樟腦醑10g,西黃芪膠1g,石灰水加至100mL。外擦,3~4次/d。
(7)三黃洗劑:大黃、黃柏、黃芩、苦參各10~15g。研細末,加入蒸餾水100mL,醫用石炭酸1mL,外搽,適用於丘疹、丘皰疹為主者。
(8)黑石膏、獨角蓮硬膏:外貼患處,3~5日1換,適用於皮疹以結節、囊腫、瘢痕為主者。
(9)紫背天葵草50g(幹品15g),生薏苡仁30g。用淘米水500mL煎煮半小時,取熱藥汁擦洗患處,隔日1劑。
(10)蛇膽霜:由蝮蛇的膽汁0.5mL加冷霜或普通雪花膏500g混合調勻。每日早、晚用溫熱水洗臉後,均勻塗搽於皮損處。
(11)大黃紫草油:大黃、紫草等量。共研細末,加入菜油浸泡(3~6日),外搽患處,每日搽2次。
3.中成藥:
(1)丹參酮片:3~5片,3次/d。適用於囊腫性痤瘡。
(2)大黃蟲丸:1丸,2次/d,溫開水送服。適用於囊腫性或硬結性痤瘡。
(3)益母草膏:1匙,2次/d。適用於青年女性痤瘡患者。
(4)歸參丸:1丸,3次/d。適用於慢性痤瘡患者。
4.單方驗方:
(1)荷葉煮糊為丸:6~9g,2~3次/d,溫開水送下。
(2)白草枇杷飲:白花蛇舌草50~60g,生枇杷葉9~15g,當歸、黃柏、生梔子仁各9g,白芷6g,桑白皮12g,黃連3~5g,生甘草3g。煎服2次。適用於囊腫性及硬結性痤瘡。
(3)硫貝散:硫黃、浙貝母、煆石膏、枯礬各10g,冰片3g。共研細末,稀蜜水調搽,1~2次/d。適用於油脂較多者。
(4)白花蛇舌草:9~30g/d,水煎服。
(5)三黃粉:黃連、黃芩、大黃各等份。共研細末,5g/次,2~3次/d,溫開水送服。大便秘結者可服之。
(6)清痤飲:生地黃、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各15g,赤芍、大青葉各13g,虎杖、枇杷葉、玄參、黃芩、桔梗、桑白皮、防風、白芷各10g,甘草6g。水煎服,1劑/d。
(7)複方六花丹參飲:野菊花、臘梅花、月季花、重樓、白花蛇舌草、山楂各10g,金銀花、丹參、黃芪、黃芩、赤芍各15g,貝母12g,甘草6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8)複方三花丹芷湯:黃芪20g,山楂12g,月季花5g,臘梅花10g,丹參15g,鬱金、甘草、法半夏各6g,重樓、三棱各、白芷、土鱉蟲各9g,血竭3g。適用於熱毒血瘀重者。
(9)白老人湯:白芷20g,老君順、人參葉各9g,炙甘草、花椒各3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10)涼血消瘡飲:牡丹皮、生地黃、赤芍、黃芩、菊花各15g,桑葉20g,石膏40g,甘草10g。加減法:便秘加大黃,癢加蟬蛻;疹色深加紫草,有結節和囊腫者加皂刺、五靈脂或莪術;有繼發感染者加板藍根、忍冬藤。1劑/d,分2次服。
(11)增液白花蛇舌草湯:麥冬、生地黃各15~20g,玄參10~15g,白花蛇舌草20~3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12)青年痤瘡驗方:苦參、沙參、黨參各100g,核桃仁30g。水泛為丸,每晚臨睡前服10g。
(13)痤瘡丸一號:荊芥、薄荷各500g,枳實、甘草各750g,梔子、苦參各1000g,防風、川芎、黃芩、連翹、白芷、桔梗各1250g。加蜜製成丸,10g/丸,吞服。
【西藥治療】
1.維生素:維生素B620mg,3次/d:或維生素B210mg,3次/d。
2.抗生素:
(1)四環素:開始1g/d,分4次服;2周後改為0.75g/d,分3次服,服2周後改為0.5g/d,再服2周,以後改為0.25g/d,可再連續服用2個月。適用於出現膿皰和炎症明顯者。
(2)米諾環素:0.05g,3次/d。對痤瘡患者的丘疹、膿皰消退效果較佳。
3.內分泌療法:
(1)己烯雌酚:1mg,每晚1次口服,2周為1療程。女性患者應於月經開始後第14日起直至下次月經開始前1日為止。
(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IU,1~2次/周,肌注,10次為1療程。
(3)螺內酯:100~200mg/d,可有效控製痤瘡。
(4)潑尼鬆:20~40mg/d,於每晨8時給全日量並逐漸減量至5~10mg。適用於嚴重痤瘡其他治療無效者,短期應用。
4.微量元素療法:
(1)硫酸鋅:1片,2~3次/d,12周為1療程。
(2)硒酸脂多糖片:50mg,2次/d。
5.13順維甲酸或維胺脂:該藥可減少皮脂分泌,抗痤瘡杆菌和毛囊口角化等多個病因學環節。常用量為0.5~1mg/(kg?d),需連續服用1~2個月以上。
【藥膳食療】
1.麻油泡君子仁:
[原料]使君子50g,麻油90g。
[製法]將使君子放入沙鍋內用小火炒至微有香氣,取出後晾涼,然後將炒熟的使君子仁放入麻油內浸泡即可。
[功效]健脾胃、潤燥、消積、殺蟲。適用於粉刺、痤瘡、酒渣鼻。
[服法]成人每晚睡前食使君子仁3~5枚,7~10日為1療程。
2.黑豆益母草粥:
[原料]黑大豆150g,益母草30g,桃仁10g,蘇木15g,粳米250g,紅糖適量。
[製法]先將益母草、蘇木、桃仁清洗幹淨,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煎熬30分鍾,濾出藥液,再將黑豆加藥液和水,煮至八成熟,下粳米煮粥,粥爛加紅糖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適用於硬結型痤瘡、皮疹呈硬結狀或呈囊腫聚合在一起,嚴重者形成瘢痕等。
[服法]早、晚各服食1碗。
3.芪甲雞肴:
[原料]母雞1隻,生黃芪40g,炒穿山甲15g,皂角刺、幹薑各10g,肉桂5g,味精、黃酒各適量。
[製法]將上述諸藥(除調料)洗幹淨後填入收拾幹淨的雞腹中,用小線繩捆紮好,放入鍋中隔水蒸至將熟時放入調料,待蒸爛熟時解開小線,撿出雞腹中諸藥即可。
[功效]溫陽散寒,益氣托瘡。適用於痤瘡發於麵及胸背,痤瘡疹色晦暗,伴有形寒肢冷,喜溫暖,大便稀溏等症。
[服法]食肉喝湯,每周服用1次。
4.芹菜雪梨飲:
[原料]芹菜120g,西紅柿1個(約150g),雪梨150g,檸檬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