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3 / 3)

江戶時代的建築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一種是“桃山樣式”的延續,極盡豪奢;一種是崇尚素淡。前者以日光的東照宮為代表,後者以桂離宮為代表。前者是德川家族的社殿,後者是八條宮智仁親王及其兒子的別墅。

從形製上看,東照宮是“唐風”與“和樣”的混雜,是社寺與書院式住宅的結合。其結構極其複雜,步入其中,如同進入迷宮;更兼雕梁畫棟,裝飾繁縟,給人以目迷五色之感。穿行於這座迷宮之中,那些堆砌得密不透風的各式雕刻與嬌豔欲滴的彩繪,使人感到壓抑與沉悶,我們看到了武士家族衰落前的頹廢與無可奈何,極致的豪奢,像西天彩霞最後的絢爛,可以看作是德川家族乃至於整個武士政權的一曲挽歌。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應該叫做“西照宮”才貼切。

桂離宮則是江戶市井情趣的集中體現,無論書院、茶室,還是其他的亭台樓閣,無不具有山林氣息,令人作出塵之想。值得一提的是,桂離宮的推拉槅扇和一部分障子,自上而下都糊著一層薄紙,自然光映射到室內,顯得柔和而朦朧,在陽光不充足的日子裏,室內變得幽暗,這體現了日本民族一種特殊的審美心理,即以“幽暗為美”、以“陰翳為美”。正如日本著名作家穀崎潤一郎所說:“事實上,日本房間的美純然決定於陰暗的濃淡程度……日本房間的美,全在於這種間接的柔和的光線。為了使這種柔弱、幽寂、虛幻的光線能夠安詳而悄然地滲進房間的牆壁裏,我們特意把牆壁的表麵造成粗糙的‘砂壁’,並且配上色調柔和的顏色。……室外的光線,無論在何處都隻會使人覺得虛幻,但當它照在房間裏幽暗的牆壁表麵,勉強顯出纖弱的亮光時,才是我們賞玩的樂趣所在。”(穀崎潤一郎:《陰翳禮讚——日本和西洋文化隨筆》,三聯書店1992年版,第18—19頁)這種審美心理的形成,既與日本數千年的森林生活環境有關,也與禪的影響有關。

100.丹下健三的豐碑

在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廣島廢墟上,和平紀念公園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設計者是被稱作“日本重建之父”的丹下健三(KenzoTange)。這是一位改變戰後日本城市風貌的建築大師,他的建築風格深深影響了至少兩代日本建築師,正是通過他半個多世紀的偉大創造,世界才認識了日本的現代建築。

丹下健三為日本留下了無數建築傑作,在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尼泊爾、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尼日利亞、意大利和美國等國也能見到大師的如椽手筆。1964年,經他設計的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在東京落成,被公認為20世紀最為經典的建築之一。

代代木體育館是為第18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專門設計建造的。丹下健三不負眾望,以技術上現代化為支撐,並充分展示了日本古典建築的傳統特色。整個體育館由一個“本館”(遊泳館)和一個“別館”(籃球館)以及其他輔助性建築等三部分組成。

“本館”的內部結構科學合理,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是一個多功能的場館,體現了丹下健三“功能典型化”的設計理念。它除了可舉行遊泳、跳水比賽外,泳池的水通過冰凍,即可以進行滑冰比賽;蓋上活動蓋子,便成為柔道、體操、拳擊等項目的比賽場地。“別館”為籃球館,用鋼筋混凝土柱支撐起圓形的比賽大廳,並設置了一部分移動看台。

體育館的外觀造型奇特別致,遠望像一隻巨大的微微張開的貝殼;或者像一隻宇宙飛船,隨時準備騰空而上,造成一種奮發向上的強烈動感。“本館”與“別館”統一中有變化。“本館”為兩個相對錯位的新月形,“別館”則形似海螺,主次分明。整個屋頂是巨大的懸索結構,既有技術上的現代性,又能讀出日本神社等傳統建築的某些經典語言與審美自覺。可以說,代代木體育館是國際性與民族性、現代與古典的完美結合。因此,丹下健三的學生黑川紀章說:“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著一些理論上不能解釋的某種氣氛。由於它們無法表現的特性,使得它們易於被人們遺忘;特別是在合理主義為根本的現代文明中,這些難以解釋的東西往往被從曆史上排除掉……當要提高某個設計或某個國家文化的質量時,要高度重視那些在經濟、產業、技術這些合理的物質社會實體後麵的看不見的哲學或精神……”丹下健三正是把握了日本民族建築的“哲學或精神”的底蘊,並讓它們的血液流動在現代建築中。

這座建築的“結構”特別值得一提:“這個建築用了許多建築工程中的一種先進的特殊結構,即懸索結構,但這個懸索係統卻又有些特別,它在中間的橢圓形長徑方向兩端樹二根鋼筋混凝土的大柱,然後每根柱都拖著一條長長的鋼筋混凝土‘尾巴’,繞個半圈,相互到達對方的月芽尖,在地麵處作結束。在這條‘尾巴’上,就布置鋼纜索。這些鋼纜索的上部,就結在二根大柱之間的上部拉起來的主鋼索上。由於上空的主鋼索受了力,所以就鏈條似地往下蕩,形成一個曲線形的‘屋棟’。”(張科等:《框架中的魅力——中外建築藝術鑒賞》,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0頁)

1964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奧運健兒雲集東京,當他們走進代代木體育館時,立刻被這懸索組成的優美旋律吸引住了,在這個靈奇的空間裏,他們一點也沒有陌生感和緊張感,相反,他們油然而生的是親和感與興奮感。

當我們重溫丹下健三的這一劃時代傑構的時候,大師離開我們已一年多了,然而,他所設計每一座建築都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像一首首凝固的樂章,在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雷鳴般地轟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