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郭建國(1)(2 / 3)

郭建國躺在巨大的棕色軟皮椅的靠背上一動不動,頭微仰著,眯著眼就像是睡著了,其實他一直在看著對麵牆上的電子鍾。他已經保持這個姿勢很久了,這是他很習慣的一個姿勢。

“那你是怎麼想的呢?”他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我覺得,這種模式會成為除了廣告模式之外,新聞盈利的另外一個重要模式。”湯博士道,“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爆炸開始以後,人們已經習慣了免費的新聞模式。但這種模式有巨大的陷阱在裏麵,聰明的人早晚會從中發現問題。人們強烈的信息需求被掩蓋在信息爆炸的表象之下,看起來現有的互聯網上幾乎有所有人要的一切信息,但就像這個網站在首頁上的打的廣告一樣——‘當你去理發店隻是要想要吹個頭發,但你發現你要麵對的卻是無窮無盡的調查和推銷。沒人關心你想吹頭發這件事,他們關心的隻是把你不想要的賣給你。’人們的不滿意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商業需求,我覺得,這裏麵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你覺得應該怎麼做?”郭建國道。

“我認為我們應該收購這個網站。”湯博士道,“新的東西裏麵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是不論如何,都不應該讓它自由發展。”

說完之後,湯博士緊張地等待著郭建國的意見。大約十秒鍾之後,郭建國淡淡地道:“我知道了。趙博士,該你了。”

會議有條不紊的進行,郭建國對十二個顧問的建議一概不置可否。結束的時候,十二個顧問陸續離開,郭建國拿起桌上的電話。總裁辦公室的電話直通秘書處,他對秘書處下了一道命令。

上午九點,是香港最忙碌的時候,郭建國和湯博士卻悠閑地坐在頂樓的商務休閑中心喝鮮榨的橙汁。

“其實很有意思,”郭建國繼續著他們的話題,“年輕人總會引領時代的潮流,不像我們老年人一樣墨守成規。不過我們這些老頭子也沒必要妄自菲薄,不管帶頭的是誰,真正能影響局勢的力量,還是我們啊。”

門外響起敲門聲,秘書處的人帶進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介紹道:“郭總,秦問到了。秦總,這位是我們郭總。”

秘書處的人在郭建國的揮手之中退了出去,這位叫秦問的年輕人站在原地沒動,神色有些緊張。郭建國和湯博士的目光都向他注視著,郭建國道:“請坐,請坐!”

秦問坐了下來,真皮沙發的皮麵一下沉了下去,那柔軟讓他有些不適應。他扭頭掃了一眼房間的陳設,眼前所見全是一股故作低調的奢華之氣。

“喝什麼?我這有鮮榨的果汁,也有各種汽水,酒就不喝了吧?”郭建國問,他問的內容是殷勤的,但口氣完全不是,口氣聽起來更像是父親向兒子說話。

秦問擺手:“不用了,謝謝郭總。咱們開門見山吧,郭總今天找我來,是不是對我的網站有興趣?”

“哈哈,”郭建國幹笑了兩聲道,“現在的年輕人啊。嗯,你說對了。我給你介紹一下,湯遠辰博士,就是他跟我推薦的你。”

秦問看了一眼湯遠辰,道:“郭總,您找我是要談投資還是談收購?”

郭建國把身子往後靠了靠,臉上露出一絲冷峻的神色,但瞬間又消逝了。他道:“你先跟我們介紹一下你的這個網站吧。”

秦問利索地從隨身的包裏掏出一個十二寸的筆記本電腦來,打開,把屏幕麵向郭建國和湯遠辰。他道:“我先簡單的說一下,之後如果有問題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這個網站現在還隻是一個初步建設階段,他依靠的並不是常規搜索網站的搜索技術,而是我們‘自由信息聯盟’的人力資源。我們自由信息聯盟目前擁有一萬兩千名成員,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加中。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有家庭主婦,也有銀行中層,接觸的信息麵是非常廣泛的。我們的聯盟成員為我們提供調查線索,而此外,我們還有一個專業的記者團隊。雖然目前這個記者團隊還隻有六個人,但我相信,隨著聯盟的快速發展,這個數字會迅速壯大。我們對記者團隊的初步設想是,記者團隊人數控製在聯盟成員人數的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現有的一萬兩千名成員對應應該有一百二十名左右的記者。這些記者將成為網站的主要建設層,所有的新聞主題都是由他們經過專業的深入調查之後撰寫發布的。我們的盈利模式非常簡單,有公共話題和私有話題兩種。公共話題是有大量發起人的話題,話題的點擊量比較大,可以在頁麵上放置一定量的廣告來獲得廣告收入。私有話題是發起人和關注度比較少的話題,這種話題並不足以讓我們獲得廣告收入,所以深入調查是收費的。這個費用的支付方式是眾籌,當話題被發起的時候,我們會發起該話題的眾籌。如果籌集的資金達到我們的成本,這個話題就會被製作。如果私有話題引起足夠的關注度,能夠帶來廣告收入的時候,我們還會將這個廣告收入用於給所有參與眾籌的人進行分紅。我認為這將很大意義的刺激眾籌話題的出資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