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3)

李立柏知長老中隻李叔禮一人因有奪位之痛不希望李之林掌權,而另一長老李羽則是自己一係,所以不得不出言提醒其他兩位長老李希和李明山不要靠向李之林一邊,不然可能連現時的地位都沒了。

果然,李叔禮順著他的意思接道:“侯爺身份尊貴,且需掌管大局,實不宜大小親力親為,以免太過勞累。”

言下之意自是警告李之林做好自己的侯爺就行了,最好別插手刺史門又或家族的事情。

這幾句話說得更不客氣,皆因李叔禮與之不和,有奪位之痛。若不是趙王硬插手李家事務,侯爺一位應是他的,如此門主一職亦是順理成章之事,何至於現在隻是一個長老之位。

李之林的父親李叔原病逝後,身後隻留下當時隻得三歲的李之林一人,按慣例該是從其弟中選一個已成年的人來繼承爵位,所以家族議定李叔禮填補此空缺。可是因李叔原是趙宮的禁衛統領,深得趙王寵信,愛屋及烏下,硬是欽定李之林為爵位繼承人,決定在他十八歲時將之冊封。

李叔禮雖然不滿,亦無可奈何。但是自此對李之林滿懷仇恨,認為是他謀取了自己的一切,不然侯府和刺史門在十幾年前就是自己的。

此時李之林要執掌門主之權,他怎肯同意。

李叔禮態度強硬,而李立柏顯然不會放權,已出言相助的李希和心下大為意動的李明山見狀再不吭聲,做著靜觀事態發展變化的打算。

李立柏確實老奸巨猾,三言兩語間便把出現裂痕的長老聯盟重新縫合起來,實是挑撥離間的能手。

李之林心中雖恨,但亦不怎麼動氣,要是輕易就可把門主權力奪回來,他們早就拱手相讓了。讓他高興的是明白了長老們之間的關係並非鐵板一塊,至少李希和李明山就大可利用分化。

想起開會的目的,李之林拋開對李叔禮的厭惡情緒,輕描淡寫道:“大家血脈相連,若是家族出了問題,豈能無責。我想各位長老都應看完了這些資料,不知有何見解?”

李叔禮怎肯讓他達成會議召開人的目的,斷聲道:“這隻是小事一件,應無大患,雲總管一人就可以處理妥善,怎需如此大動幹戈召開族會。”

李立柏暗讚李叔禮懂做,應聲配合道:“叔禮長老所言甚是,隻要那些人不知道侯府才是刺史門便無大礙,此事實不足為道。再者是買主慕名自動而來亦不定,無須大驚小怪。若是門主無其他要事,我想是不是該散了。”

說罷站起來就要走,若是讓李之林召成了此次族會的壯舉,以後他們都不用再混了。

不由心中暗罵雲中非,這種大事竟然不通報給自己,反是先告訴李之林,搞得自己措手不及。

不過他也抱著跟李之林一樣的想法,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隻是天居齋及雲中非的事情,以他們的能耐該能自行處理妥當,不然他也不敢如此托大。

因為他更加珍惜眼前得來不易的權力,對於刺史門的強大和富裕,他是再清楚不過了,並且深深的體會和享受著。

這是李立柏做夢也會咧嘴大笑的,並由衷感謝祖先的英明。

刺史門在剛創立初期,正值月石大陸政局動蕩,軍閥林立,節度使擁兵自重的時候,各方勢力為了爭取更多的利益,常常不惜花費大量金錢,暗中通過刺史門對各地的節度使進行刺殺,將其勢力進行整合分化,收為己用。

因為比起派出軍隊攻城掠池,讓特種部隊進行斬首行動引崩其內部矛盾,收到四兩撥千金、魚翁得利的效果,這個損失自然要少很多,而且得利更大。

雖然這支特種部隊不是專屬於自己,但是使用起來卻更為隱蔽安全。

所以各國路上來往於天居齋的人馬絡繹不絕,買賣不斷。

當年刺史門的創始人,首任門主李天居正是由於看到了殺手集團可以充當特種部隊的角色,有著廣大的前錦,才創立了這個殺手集團。

誰能知道這個如今已儼然可以左右政局,對大陸局勢有著相當影響力的殺手集團,當初李天居創建的目的居然隻不過是為了掙錢。因為李天居覺得這樣掙錢會來得快,而且每一筆都是大額交易,最能滿足他快速掙大錢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