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元和年間,白居易出任富陽太守,他本來就喜歡拜佛參禪,聽說附近的道林禪師是高僧,於是來到山上拜訪他。
道林禪師,杭州人,得法後住在秦望山一棵枝葉繁茂、盤曲如鳥巢的大鬆樹上,人們叫他“鳥窠禪師”。後來又有喜鵲在他旁邊做巢,與他共居,人們又稱他“鵲巢和尚”。
白居易見山高林茂,禪師住在大樹上,於是關切地說道:“禪師的住處太危險了。”
禪師說:“沒有你的住處危險。”
白居易不解:“我為太守,幫助皇帝鎮守江山,有什麼危險呢?”
禪師答道:“官場形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人心難測,就好像幹柴和烈火遇到一起,互相毀滅、算計,還不危險嗎?”
白居易深有感觸地點了點頭,又問:“什麼是佛法大意?”
禪師說:“不做壞事,多做好事。”
白居易不高興地說:“這個道理3歲的小孩也知道啊,怎麼能說是佛法呢?”
禪師說:“3歲小孩也明白的道理,80歲的老人卻做不到。”
白居易佩服地施禮告辭。
禪之心語:
神不寧則心不定,心不定則意不守。修禪者必須心定性定,不受外誘,不受內亂。
修禪之定力,來自一種超脫自然的心態,來自一種善思敏行的智慧。沒有積極的心態,居安也會遇危;有了超人的智慧,處危而能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