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項目財務評價(4)(3 / 3)

分析時,將不同變量(單因素變化或多因素同時變化)變化對同樣評價指標的影響幅度進行比較,其影響幅度最大的因素即為項目的敏感因素,影響幅度一般或看不出有何變化的因素即為一般性敏感因素。通過敏感因素的變化所引起的評價指標變動幅度的大小,可以對項目的敏感程度即抗風險能力做出初步判斷。多方案比較時,要取敏感度小的方案為最優方案,因其風險性較小。

第四步,繪製敏感性分析圖。這一步主要是分析評價指標達到臨界點(如財務內部收益率等於財務基準收益率或經濟內部收益率等於社會折現率)時允許主要因素變化的最大幅度,即極限變化。超過此極限,即可認為項目不可行,由此也表明了項目抗風險能力的大小。為求極限,通常采用敏感性分析圖。一般以縱坐標表示評價指標,橫坐標表示不確定因素的變化率,根據第三步的計算數據畫出各因素對評價指標的影響曲線,其中與橫坐標相交角度最大的曲線為最敏感因素的變化影響線,各影響曲線與基準收益率線的交點為臨界點。

敏感性分析也有它的局限性,這主要是變動因素的變化幾率、比例和方向都是人為主觀確定的,可能與實際發生的情況不一致,因此有條件時還應注意進行概率分析。

〔例〕現有某項目投資方案,有關基礎數據(略),試進行敏感性分析。

首先確定待分析的評價指標為財務內部收益率。

主要不確定因素定為固定資產投資、經營成本、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變化對財務內部收益率的影響幅度最大,為最敏感因素。當銷售收入減少到-6.4%時評價指標達到臨界點,即財務內部收益率等於基準收益率;減少到-10%時,財務內部收益率將降至11.04%,低於基準收益率。固定資產投資和經營成本兩因素在增加10%的幅度內,財務內部收益率均保持在12%以上,即未達到臨界點。各因素極限變化範圍約為+15%~-6.4%,超過此極限,項目即不可行。在此極限變化內,本項目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甲方案的敏感因素為單位售價、可變成本和原材料,乙方案的敏感因素為投產期、單位售價和年銷售量。乙方案在總體上來看比甲方案的敏感度小,且原方案的財務內部收益率又高於甲方案,故應取風險較小、收益率較高的乙方案。

17.3.3概率分析

概率分析,是利用概率研究預測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影響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這裏,概率是指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出現的頻率。分析時,一般是計算項目淨現值大於或等於零時的累計概率,也可通過模擬法測算項目評價指標(如內部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以此對項目的抗風險能力做出評價,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

對於鄉鎮建設來說,特別重大或有條件的項目可進行概率分析。其步驟大體是:先確定1個或2個不確定因素(風險因素);然後估算不確定因素可能出現的概率,這需要借助於有關統計資料和評價人員的經驗,以先驗概率為依據,慎重進行估算或推算;最後進行評價指標的期望值、累計概率或概率分布的計算,並進行評價。期望值和累計概率越大,表明項目抗風險能力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