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項目財務評價(4)(2 / 3)

進行分析評價時,以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表明項目不發生虧損或獲得盈利所必須達到的最低限度的生產能力利用程度。盈虧平衡點越低,表明項目在達到較低生產能力利用率時即可做到保本並盈利,或者當實際生產能力偏離設計生產能力較多時仍能保本或不會虧本,即項目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反之,則說明項目經受風險的能力較弱。同樣,以產量表示的盈虧平衡點表明項目不發生虧損或獲得盈利所必須達到的最低限度的產量。盈虧平衡點越低,表明項目隻要達到較低的產量值即可保本並盈利,因而意味著可以經受較大風險。

此外,利用盈虧平衡點還可以進行方案比較,一般是盈虧平衡點高者為劣,低者為優。

不過,應當指出的是,盈虧平衡分析是靜態分析,未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同時,它以項目的產品單一或相似、某一正常年份內固定成本不變、單位產品銷售價格不變和生產量等於銷售量為計算的假定前提,因此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結果也可能不夠精確。

〔例〕某鄉鎮項目設計年產量為1.8萬噸,總成本83.2萬元,其中產品年固定總成本為11.2萬元,單位產品可變成本為40元/噸,單位產品銷價為70元/噸,單位產品銷售稅金為3元/噸,求以生產能力利用率和產量表明的盈虧平衡點。

計算結果表明,項目不發生虧損或獲得盈利所必須達到的最低限度的生產能力利用率為23%,最低限度的產量為4148噸,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也可用作圖法進行盈虧平衡分析,顯然,由於盈虧平衡點較低,項目可以經受較大風險。

17.3.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通過分析、預測項目主要不確定性因素發生變化時對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從中找出敏感因素,並確定其影響程度。所謂敏感因素,就是稍有改變即能引起某些評價指標明顯變化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敏感性分析的作用在於:可以確定出影響項目經濟效益的敏感因素,進而可以對其以及與其有關的預測再進行分析研究(必要時,應對若幹最為敏感的因素進行重新預測和估算),找出產生不確定性的根源,並可預先采取相應對策,防止它的變化給項目的經濟效益帶來不利的影響;可以根據敏感因素的變化所引起的評價指標變動的定量數值或變動範圍,了解項目可能出現的經濟效益變動情況,估計項目抗風險的能力,進而可以針對不利因素的影響,設法改善和提高項目的經濟效果。此外,還可以根據各種方案的敏感度大小進行方案比較和選擇。

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驟是:

第一步,確定分析的具體經濟評價指標。要求根據項目的特點,挑選最能反映項目效益的一些評價指標作為分析對象。通常是分析主要不確定性因素單獨變化或多因素同時變化對內部收益率的影響,必要時也可分析對靜態投資回收期和借款償還期的影響。

第二步,選取不確定因素。要求選取那些在成本、收益的構成中占比重最大,對經濟效益指標有重大影響,並在建設期和經濟壽命期內最有可能發生變動的主要因素。通常,可能發生變化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產量(生產負荷)、產品價格、主要原材料或動力價格、可變成本、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工期及外彙牌價等。

第三步,計算分析敏感因素,即計算分析項目對某種因素的敏感程度。這可以通過該因素按一定比例變化時引起評價指標的變動幅度來表示。為簡化計算,可先憑經驗主觀判斷出項目的敏感因素,如火電站項目的敏感因素可能是煤或電的價格,以進口原料為主的化學製劑廠的敏感因素可能是原料價格的變化。對難以判斷出敏感因素的項目,則需要一一計算最有可能發生變動的主要因素的變化狀況。對項目敏感程度的計算方法是:先變動某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其他因素不變),按主觀確定的各種變化比例計算該因素的變化對評價指標的影響數值,並與原方案指標對比後得出其變化幅度(差額)。然後再變動另一個不確定因素,經過同樣計算得出其對評價指標的影響幅度,如此進行下去,直至計算出所有主要不確定因素的變化和影響程度。如果是多因素同時變化,計算所得的影響數值和差額幅度應當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同時變化的結果。顯然,如果能一般性地先尋找出敏感因素,計算就會簡約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