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巴菲特的“寒酸”住宅(1 / 1)

第三十章 巴菲特的“寒酸”住宅

背後故事

《巴菲特的“寒酸”住宅》是一篇即興寫就的博文,感慨於巴菲特這位巨富的平常人生活。每次看這篇文章,總讓我回想起2010年5月的奧巴哈之行。

我是去參加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大會的報道的。不羈、幽默,舉止間又富有童趣和智慧,是時年80歲的巴菲特和他已86歲的老搭檔芒格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記得在當時的記者會上,我抓住機會問巴菲特:“在昨天的股東大會上,您說中國人民20年後肯定會過上比現在更好的生活,而您也將在今年9月份到訪中國,我想知道的是,您怎麼看目前中國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領域的強項和弱點?”

考慮到巴菲特可能以一句“你這個問題應該詢問中國政府”回答我,我特意在最後追加了一句:“我很希望聽到您從一個投資者角度是如何來看這些強項和缺點的。”

巴菲特略加思考後,開始侃侃而談。他說,在過去的許多個世紀,中國的製度不允許民眾發揮他們的潛能,但感謝現在中國政府的政策,“10億多中國人正在開始顯現出他們巨大的潛能。”

巴菲特還講了1995年他和比爾·蓋茨一同造訪中國時的一個小故事。當時他們乘船外出旅行,看到在河邊拉纖的中國纖夫,他說:“我當時對蓋茨說,‘他們中的一個可能成為另一個比爾·蓋茨的,隻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是誰而已。’”

巴菲特說,他當時這樣的感歎,是基於中國當時的發展機會尚有限,但隨著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的深入發展,情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

正文

盡管金融危機讓巴菲特個人身家也有所縮水,但按照《福布斯》雜誌上最新的排名,巴菲特個人總資產仍高達470億美元,繼墨西哥電信大亨埃盧和比爾·蓋茨之後,是世界第三大富豪。但這位“探花”富豪的住所呢,卻似乎與他富可敵國的名聲不大相稱。

當我向伯克希爾哈撒韋新聞官員提出,想看看巴菲特的住所時,原來很熱情的新聞官當即麵露難色,自然,將老板住所這樣的隱私告訴媒體,總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好在號稱內布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奧馬哈實在不大,而有“奧馬哈先知”之稱的巴菲特名氣實在太大。在一個雜貨店裏,老板娘給我們結清了一些飲料和食品賬單後,很爽快地在地圖上畫出了巴菲特的住所方位,並且再三地叮囑我們:“沿這條路往前走,第三個路口左拐,然後注意在一個比較容易迷路的彎路再左轉……你就可以看到巴菲特的住宅了。”

鄰居們對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見慣不怪,而巴菲特的住所照片也早已在網上滿天飛。於是,花了不到5分鍾的時間,我們就找到了巴菲特的住所,這不是故居,因為這位世界大富豪迄今仍住在這裏。

沒有圍牆,沒有鐵門,也沒有大院子,灰色的小樓,離路邊也就三五米遠,與周邊鄰居的一些別墅相比,顯不出任何豪華,相反,讓人感覺還有些寒酸。

但巴菲特對這棟小樓不離不棄。1958年,他花了3.15萬美元購買這座房子,以後一住就半個多世紀。在這裏,他生兒育女,在這裏,他也逐漸成為叱吒世界資本市場的風雲人物。

按照美國一些媒體的估算,巴菲特這棟房子現在的估價約在40—50萬美元。奧馬哈地價便宜,如果放在華盛頓或美國其他大城市,相同的房屋大概值100萬美元左右。但不管是100萬還是40萬,比起美國其他億萬富豪的富麗堂皇的居所,擁有數百億財富的巴菲特居所,實在是太簡樸了一點。

其實,就是和中國一些富豪比,後者在住房上似乎也更財大氣粗些。想想,巴菲特的住所價值,如果折合成人民幣,其實也就在300萬人民幣左右,在北京或上海,按照現在的房價,可能也就是100平方米的兩居室的價值。

我們在感慨巴菲特對財富的不炫耀的同時,是否還會有其他感觸呢?

巴菲特的“豪宅”臨街,因此,每天總有許多人從他的房子旁邊走過,對他們來說,巴菲特的住宅,也就是一個很普通的鄰居小樓,並不存在需要封閉道路、確保自身安全的特權。

如果說唯一有一點特權的,就是巴菲特的住宅附近有一個臨街的出口,有一盞小小的黃色信號燈,可能是提醒來往的車輛,注意一下巴菲特的出行。

巴菲特的小院內,一株緊鄰房屋的紅葉樹長得甚是精神,但住所外的一道籬笆,卻滿是枯枝敗葉。這種敗落在整個綠意盎然、鮮花處處的社區顯得格外突兀。看來,巴菲特也該花時間打理打理他的小院子了。

本文發表於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