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和前提就是培養員工的認同感,隻有得到了員工的認同,企業文化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它的效益來。員工也隻有從內心認同企業的文化,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嚴守紀律的自律員工。
企業製度是員工個人成長的平台。有些員工沒有認識到遵守企業製度的重要性,他們以為規章、製度等規範都隻是企業為了約束、管理員工的需要,對此他們往往持排斥的態度,表麵上遵守,內心深處則是一百個不願意,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往往會做出一些違背公司規章製度的事情。
每個員工都希望在公司有好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學會在製度的約束下成長,更要學會利用製度給予的資源發展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增加工作業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同。
企業好比是一個舞台,你如果不在舞台上表演,那麼你即使有再好的演技,也難以表現出來。若是在舞台下展示你的演技,則是用錯了地方,演得再好,也沒人會認可你。員工要習慣在製度下工作,這是一種職業紀律,更是一種職業技巧,企業常常會通過製度安排把資源和榮譽給予那些遵守公司規章的員工,如果你與製度格格不入,那麼你是難以得到企業可以給你的資源和榮譽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的活力來源於各級員工良好的職業精神麵貌,崇高的職業道德。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企業需要營造員工自覺遵守紀律的文化氛圍,需要建立嚴格的製度和規範,這些製度和規範需要你去配合遵守,這是任何一家企業不可動搖的鐵的紀律。同時,自覺遵守企業紀律也是一個員工最美的職業精神。
4.如何讓員工認同企業文化
讓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
很多人把企業文化認為是總經理文化、高層文化,這是片麵的,企業文化並非隻是高層的一己之見,要得到大家的認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見。企業高層管理者應該創造各種機會讓全體員工參與進來,共同探討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層製造危機感,讓大家產生文化變革的需求和動機,然後在各個層麵征求意見,取得對原有文化糟粕和優勢的認知,最後采取揚棄的辦法,保留原有企業文化的精華部分,並廣泛進行宣揚,讓全體員工都知道公司的企業文化是怎麼產生的。
企業確定了新的企業文化理念後,就要進行導入,其實也就是把理念轉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進行導入時,不要采取強壓式的,要讓大家先結合每個員工自己的具體工作進行討論,首先必須明確公司為什麼要樹立這樣的理念,接下來是我們每個人應如何改變觀念,使自己的工作與文化相結合。
讓員工感覺到企業文化對自己是有利的
優秀的企業文化都把"人"放到了核心的位置,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資金、技術、機器、設備轉化為品牌、文化的競爭,而無形的"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凝聚人氣,彙集力量,形成企業的合力,因此,世界上優秀的公司,都非常重視員工的利益。惠普公司的文化就很重視對人的培養,他們把培訓看成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投資,毫不吝惜在培訓方麵的投入,全麵提升員工的技能。因此他們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係,90%的課程都是由自己的中高層幹部主講,很多離開惠普的員工都對惠普的培訓津津樂道,對惠普表示出自己的敬仰。
另外很多公司的文化都注重員工業績,但是在推行績效考核時,發現往往不能得到員工的理解和配合,結果往往是要麼流於形式,要麼怨聲四起,這是為什麼呢?就在於管理者忽略了績效考核的目的是什麼,忽略了對員工價值的提升。績效考核的目的應該是發現工作中的問題,提升員工技能和業績,進而提升部門和組織的業績。但是在許多企業的績效考核中,隻重視對業績的考核,而忽視了日常的溝通、輔導和關懷,導致了員工無法認同公司的這種文化,不但使考核無法順利進行下去,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使這種注重業績的文化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是要把考核定位於"提升員工技能和業績",既要提高業績,也要提升員工技能,考核的重心是注重溝通和反饋,注重考核結果的應用,如培訓、晉升和獎懲等。
企業管理者要以身作則
作為企業文化的建築師,高層管理人員承擔著企業文化建設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一些企業高層管理者總感覺企業文化是為了激勵和約束員工,其實更應該激勵和約束的,恰恰是那些企業文化的塑造者,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企業文化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塑造時,喜歡大張旗鼓地開展一些活動、培訓和研討,其實企業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業日常管理的點點滴滴上。作為企業管理者,不管是高層還是中層,都應該從自己的工作出發,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和作風,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在思科,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思科總部的員工看到他們的總裁錢珀思先生,大老遠地從街對麵小跑著過來,這位員工後來才知道,原來錢珀斯先生看到公司門口的停車位已滿,就把車停到街對麵,但又有幾位重要的客人在等著他,所以他隻好幾乎是小跑著回公司了。因為在思科,最好的停車位是留給員工的,管理人員哪怕是全球總裁也不享有特權。再比如GE公司,發給所有員工一個價值觀的卡片,要求每個人必須隨身攜帶,就連總裁,也隨時都拿出這個卡片,對員工進行宣傳,對顧客進行講解。
把企業文化的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並進行宣傳
企業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較抽象,因此,企業領導者需要把這些理念變成生動活潑的寓言和故事,並進行宣傳。蒙牛集團的企業文化強調競爭,通過非洲大草原上"獅子與羚羊"的故事生動活潑地把企業文化體現出來:清晨醒來,獅子的想法是要跑過最慢的羚羊,而羚羊此時想的是跑過速度最快的獅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則,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樣適用。
在企業文化的長期建設中,先進人物的評選和宣傳要以理念為核心,注重從理念方麵對先進的人物和事跡進行提煉,對符合企業文化的人物和事跡進行宣傳報道。有一家合資公司,他們按照企業文化的要求進行了先進人物的評選,並在公司內部和相關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讓全體員工都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先進,他們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業文化的,這樣的榜樣為其他員工樹立了一麵旗幟,同時也使企業文化的推廣變得具體而生動。
企業理念要得到員工的認同,必須在企業的各個溝通渠道進行宣傳和闡釋,企業內刊、板報、宣傳欄、各種會議、研討會、局域網,都應該成為企業文化宣傳的工具,要讓員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麼,怎麼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如果讓一個人長期處於一種觀念的熏陶之下,時間長了,在內心深處,就會逐漸認同這樣的觀念。因此,塑造一種濃濃的企業文化氛圍,通過各種方法宣傳公司的文化,久而久之,員工的觀念也會產生改變,並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