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責任:敬業精神的內核(3 / 3)

不尋找借口的同時,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放棄。不要放棄,不要尋找任何借口為自己開脫,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則。保持一顆積極、絕不輕易放棄的心,成功定會屬於你。

沒有任何借口,沒有任何抱怨,職責就是一切行動的準則。"沒有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卻可以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無論你是誰,我們都無需任何借口,失敗了也罷,做錯了也罷,再妙的借口對於事情本身也沒有絲毫的用處。許多失敗,就是源於那些一直麻醉著我們的借口。

你要經常問自己,你熱愛目前的工作嗎?你在周一早上是否和周五早上一樣精神振奮?你和同事、朋友之間相處融洽嗎?他們是你一起工作、一起遊樂的夥伴嗎?你對收入滿意嗎?你敬佩上司和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嗎?你每晚是否帶著滿足的成就感下班回家,又同時熱切準備迎接新的一天、新的挑戰、新的刺激以及各種不同的新事物?你是否對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引以為豪?你覺得工作穩定、受器重又有升遷的機會嗎?你個人的生活如何,圓滿嗎?對以上任何一個問題,你的回答中隻要有一個"是"字,你就會得到測試的結論:"你'可以'熱愛你的工作",你可以把日子過得新奇而愜意,因為生活充滿了各種機會和選擇。但是,你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特點、長處,以及有哪些事是你能輕鬆自如就做得漂亮利落的。請記住,符合內心需求的工作就是最合適的工作。需求是一種力量、一種渴望、一種熱情。

5.責任超越授權

"解釋問題"容易落入爭辯是非的誤區,導致錯失解決問題的良機。是否有足夠的責任感去解決問題,才是破解一切商業發展障礙的主要動力。

在一次部門經理人的培訓課上,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威廉教授問在座的經理人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什麼叫敬業?

這個問題看上去難不倒通讀過大量MBA案例,並有豐富經驗的經理人。大家的回答大都集中在"敬業"就是"勤奮工作",是"忠於職守",是"為公司發展無私奉獻",是"積極主動工作"等方麵。但是,用"敬業即是責任"這樣簡潔的話回答威廉提問的人,寥寥無幾。

"在很多經理人的日常用語中,'敬業'也僅僅是指'做事情兢兢業業”,威廉解釋說,“敬業'作為一種要求,常常寫入企業的員工手冊,但往往缺乏更深層次的挖掘。"

威廉的課程內容也涉及"責任與授權"的話題。經理人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變得興奮起來。大家的觀點驚人的一致:沒有授權,就沒有責任。

這個觀點看上去無懈可擊。持此論者會擺出非常多的理由,來證明權力、義務和責任三者均衡的重要性。但是,在另外一個更加務實的問題麵前,大家往往會顯得"無話可說",這個問題就是,是否授權一定帶來責任感?

威廉通過大家能感受的例子,指出兩個大家都能承認的事實:一個是授權的不完整和不充分;另一個是"授權空白"。前者說的是,幾乎無法設想某種授權,可以囊括"需要授權"的全部職責,這是不可能的;後者更加現實--很多任務是在沒有清晰授權的情況下指派的。

隻消簡單地追問,"在授權不清晰、甚至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任務還要不要完成,事情還要不要做?就可以明白'授權'在做事麵前,顯得多麼的蒼白!"

因此,威廉強調要重視解決問題,不要重視解釋問題。負責任的經理人,首先關注的是問題本身,"授權"僅僅是對問題的諸多約束條件中的一個,並非是解決問題的必備前提,更不是唯一前提。

責任,超越授權。優秀經理人隻言解決,不找借口。為什麼那些擁有類似產品、地理位置和市場戰略的企業,在表現上會迥然不同?為什麼很多組織能力強、經驗也稍勝一籌的管理者,仍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為什麼很多聰明絕頂的人,在經營幾乎萬無一失的生意時也會以失敗告終?

其實,智商的高低、經驗的多寡,以及擁有的權力、資源等因素,並非是企業管理和商業經營必勝的法寶。是否有足夠的責任感去解決問題,尋求必要的結果,才是破解一切商業發展障礙的主要動力。

富有責任感的管理者更有效率、更容易成功。他們不但對工作過程負責,也對結果負責。他們隻在意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以及如何正確地做事,而絕不為惡劣表現尋找借口。負責任的人,願意接受別人的考驗和審查,喜歡承擔以貢獻為導向的任務,並樂於承擔責任。

"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是負責任的管理者",他們必須致力於"解決問題",將"解決問題"變成一項戰略步驟。"負責任"的管理者,通俗地講就是成為事業和工作的"操心人"。他們采取積極的、主動的態度對待每一件工作,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接受任務,斤斤計較於"勞動負荷"與回報的簡單關係。

6.多一份責任,多一筆財富

很多人希望企業能給予一個寬鬆的工作環境,希望能從上司那裏得到對每一項工作的明確指示,希望上司複查每一項工作。這樣,就算工作出現紕漏,上司也要與自己一起承擔責任,或者幹脆把責任推給上司。這種看似人之常情的思想,卻會從根本上影響員工的敬業程度。很明顯,這樣的下屬是沒有工作能力的,是不敬業的,隻能作為領導的附屬物而存在,對需要獨立自主完成的工作是無法勝任的。

現代企業管理的思路是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要求領導用崗位職責去管理每一項工作,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這與傳統的命令式領導相比有著本質的不同。在新的管理方式下,你所得到的指令僅僅是一個目標而已,具體實施的程序與方法必須自己去尋找、去積累,所以,養成負責任的精神,養成對目標壓力的敏感,養成積極主動工作的習慣,善於動腦筋解決各種問題,將是我們享用一輩子的財富。

責任就是工作的原動力,多承擔一點責任,就是多幹一點工作。但很多員工往往采取"短視"的目光去看待這個問題,總認為,"我就拿那麼一點薪水,我隻能幹那麼多工作,要是幹多了,我豈不是吃虧了"?因此,他們總是尋找各種借口和理由拒絕承擔責任。這樣的員工根本不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多一點責任,多幹一點工作,就是對自己的多一點鍛煉,也等於多了一個機會,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到很多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應對壓力和挑戰的能力,也能夠贏得上司的器重,贏得同事的尊重和認可,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

有一個叫瓦格娜的女孩,就是一個深明此道理的員工。瓦格娜在鬆下電器公司駐意大利的一家分公司辦公室從事打字工作。一天,同事們吃飯去了,一個董事經過他們部門時,想找一些信件,這並不是瓦格娜的分內工作,但是她依然回答道:"對此我一無所知,但是,讓我來幫您處理這件事吧!我會盡快找到這封信並將它送到您的辦公室。"當她將董事所需要的信件放在他麵前時,董事顯得格外高興。

幾個星期後,她被調到了一個更重要的部門工作,薪水提高了30%。是誰推薦了她呢?就是那位董事。後來,由於瓦格娜非常敬業,勇於承擔責任,工作出色,她被推薦到了更高的一個管理層位置。

瓦格娜的經曆告訴我們,多承擔一份責任,多一些付出,肯定會有更多的回報。世界上很少有報酬豐厚卻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便宜事。當責任從前門進來,你卻從後門溜走,你失去的可能是伴隨責任而來的機會!對大部分的職位而言,報酬和所承擔的責任有直接的關係。

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你沒有被正式告知要對某事負責,你也應該努力去做好它。

人除了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外,還應該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做得比上司期待的更多一點,這樣便可以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率先主動是一種非常珍貴、備受看重的素質,它能使人獲得更多的機遇。

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分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你頭上時,不妨把它視為一種機遇、一種鍛煉、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