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責任:敬業精神的內核(2 / 3)

多問自己"我做得怎麼樣",這就是一種責任心。

我們每一個員工無論在什麼時候,做什麼工作,都有義務、有責任地去做好它,這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獲得老板的獎勵或升遷。

這樣的要求有點高,但我們認為: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所以我們必須這樣要求自己。

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

還有一個例子:

星期天,一群小男孩在公園裏玩遊戲,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他們在模擬一個軍事活動。我們要知道,男孩對軍隊部署有著天然的興趣。在這個部署中,有人扮演將軍,有人扮演上校,也有人扮演普通的士兵。這個小男孩抽到了士兵的角色。

他要接受所有長官的命令,而且要按照命令絲毫不差地完成任務。

"現在,我命令你去那個堡壘旁邊站崗,沒有我的命令不準離開。"扮演上校的另一個男孩一邊指著公園的垃圾房,一邊神氣地對小男孩說道。

"是的,長官。"小男孩快速清脆地答道。

接著,"長官"們離開現場。小男到垃圾房旁邊,立正,站崗。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小男孩的雙腿開始酸疼、雙手開始無力,很顯然已經進入疲勞狀態。更要命的是,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卻還不見"長官"來解除任務。

現在是什麼時間?不知道。

"長官"去了哪裏?他也不知道,因為他不能離開崗位去尋找他的夥伴。

一個路人經過,看到正在站崗的小男孩,驚奇地問道:"你一直站在這裏做什麼呢?你已經在這裏站了兩個多小時了,知道嗎?下午進公園的時候我就看見你了。"

"我在站崗,沒有長官的命令,我不能離開。"小男孩答道。

"你站崗?"路人哈哈大笑起來,"這隻是一個遊戲而已,你何必當真呢?"

"不,我是一名士兵,要遵守長官的命令。"小男孩答道。

"可是,你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回到家裏,不會有人再來下命令了,你還是回家吧。"路人勸道。

"不行,這是我的任務,是我該負的責任,要是沒有完成的話,以後他們就不讓我參加軍事演習了。我不能離開。"小男孩堅定地回答。

路人拿這位倔強的小家夥沒有辦法,他搖了搖頭,準備離開。小男孩開始覺得事情有一些不對勁:也許小夥伴們真的回家了。於是,他向路人求助道:"其實,我很想知道我的長官現在在哪裏。你能不能幫我找到他們,讓他們來為我解除任務。"

路人答應了。過了一會兒,他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公園裏已沒有任何一個小孩子了。更糟糕的是,再過10分鍾這裏就要關門了。

小男孩開始著急了,他很想離開,但是又沒有得到離開的準許。難道他要在公園裏一直呆到天亮嗎?

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正在這時,一位真正的軍官走了過來,他了解完情況後,脫去身上的大衣,亮出自己的軍裝和軍銜。接著,他以上校的身份鄭重地向小男孩下命令,讓他結束任務,離開崗位。

軍官對小男孩的執行態度十分讚賞。回到家後,他告訴自己的老伴:"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是一位出色的軍人。他對工作崗位的責任意識讓我震驚。"

軍官的話一點都沒錯。後來,小男孩果然成為美國一位赫赫有名的軍隊領袖--布來德雷將軍。

在上麵這個故事中,哪怕是在遊戲之中,小男孩也盡職盡責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責任。假如你是公司老板,在分派任務的時候,你會信任這樣的人嗎?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人對任何一個老板來說都是最佳選擇。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需承擔責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你肩負的責任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擔責任,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比別人更出色。

每個員工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對老板、對自己,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著這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

責任心使得人們能時時刻刻表現出一種令人信任的氣質,隨時隨地都讓人感覺到你是一個優秀的人。

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對於這種人,巴頓將軍的名言是:"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一文不值。遇到這種軍官,我會馬上調換他的職務。每個人都必須心肝情願為完成任務而獻身。"

"一個人一旦自以為了不起,就會想著遠離前線作戰。這種人是地道的膽小鬼。"

巴頓想強調的是,在作戰中每個人都應付出,要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做你必須做的事,而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

工作也一樣,任何員工,都要對自己要做的事負責,把他看成自己的使命。這不僅是一種對待工作的態度,這樣的員工也會被每一位老板欣賞。

記住,工作本身就意味著責任,讓我們用心工作吧!每一個員工都應把工作看成使命,負責任地去做好它。

4.不要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尋找各種借口。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有了問題,特別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讓你懊惱萬分。這時候,有一個基本原則可用,而且永遠適用,那就是永遠不要推卸責任。

我們在影片《阿甘正傳》裏看到,士官長告訴阿甘,在這裏你隻可以選擇一種回答,那就是"Yes,Sir"。遵循這樣的理念,阿甘成功了;與此類似,西點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將軍學院"。沒有任何借口、永不推卸責任,這看似簡單到無法再簡單的原則,實際上卻幾乎涵蓋了一個人在團隊中應該具備的全部美德--敬業負責、認真誠實、知難而進等等。

在生活、工作中,我們往往聽到了太多的借口:事情做不好的時候,我們會聽到"sorry,我不會"、"對不起,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他太挑剔"、"這不是我的錯"、"是他沒有告訴我"等借口;遲到的時候,我們會聽到"路上堵車"、"手表停了"等借口;產品沒賣出去有借口;顧客不滿意有借口……隻要用心去找,借口總是有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局麵:每個人都努力尋找借口來掩蓋自己的過失,推卸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

借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慰藉。但一味地尋找借口無形中會提高溝通成本,削弱團隊協調作戰能力。如果養成了尋找借口的習慣,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不會積極地去想辦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借口的背後也意味著"我不行"和"不想去努力"。長期這樣,會導致一個人的消極懈怠、一事無成,一個團隊的戰鬥力喪失,一個企業的落敗。

推卸責任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比如你向領導彙報工作,很多工作沒做好,你說這是因為某個主管沒做好,那是因為政策變了,或者又是競爭對手太強了,那麼你的領導隻會說一句話:"那麼我要你幹什麼?"美國的杜魯門總統曾在他的桌子上擺了一個牌子--book of stop here。杜魯門總統把這句名言放在他的桌上,意思是"問題到此為止,你隻要找到我,我就不能再推了"。

學會在問題麵前、困難麵前、錯誤麵前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努力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在發生問題時四處尋找托詞和借口。有這樣一句話,"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相同的工作如果用消極的態度與積極的態度去做,效果會截然不同。既然是必須做的事情,無法推脫,為何不積極去麵對呢?與其埋怨工作,不如行動起來將事情處理好!

不論做什麼,都應該盡力而為。隻要現在能夠做到,就不要有任何推遲,哪怕隻有一個小時,甚至一分鍾。沒有任何借口,自動自發,所有的障礙都會變得微不足道。凡是身處要職且卓有成就的人,都具備這種優良特性。

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一個人對待生活、工作的態度,是決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關鍵。很多人在工作中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遇到的問題開脫,並且養成了習慣,這是很危險的。

一些人在出現問題時,不是積極、主動地加以解決,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借口,致使工作無績效,業務荒廢。借口變成了一麵擋箭牌,事情一旦辦砸了,就能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以換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諒。找借口表麵上能把自己的過失掩蓋掉,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暫時的平衡。但長此以往,人就會疏於努力,不再盡力爭取成功,而是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