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疾病與預防(1 / 3)

頭痛的處理

頭痛是孩子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孩子可發生一次性的頭痛現象,亦可為反複發作性頭痛。且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各有不同。年長兒多能自己表達頭痛等不適。小嬰幼兒在發生頭痛時,則大多表現為抓頭、摸頭、尖聲哭叫、搖晃頭部或煩躁、多睡相交替等情況。此時應引起父母們的警惕。

可引起孩子頭痛的原因很多。位於各個器官的疾病,均可引起孩子發生頭痛。孩子在發熱或患有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時,或在受到情緒、精神等諸因素影響時,亦可發生頭痛,大多數孩子的頭痛是因精神緊張,疲勞過度,發熱或患有慢性鼻竇炎而引起。少數情況下是由於腦炎、顱內腫瘤等腦病引起。後一種頭痛時,孩子除頭痛外還可出現其他的相應表現,引起頭痛的常見疾病及其主要表現有下麵這幾類情況。

腦部疾病

腦炎、腦膜炎、腦血管病及腦出血、腦外傷、腦內腫瘤均可引起頭痛。其多為持續性,但如患顱內腫瘤,孩子會在每天早晨起床時頭痛明顯,還可伴有發熱或昏睡或煩躁、嘔吐、抽搐、肢體無力等症狀。此時,須立即由醫生進行神經係統檢查及做腰穿術查腦脊液、頭顱CT和眼底等檢查,方能明確診斷。

腦外局部因素

鼻竇炎的患兒以頭痛為主要表現,且頭痛以夜間睡眠時為主。孩子還伴鼻塞、發熱、局部壓痛等症狀。孩子因屈光不正引起的頭痛現象也較為常見,孩子多在用眼過度時發生頭痛。中耳炎患兒在出現發熱、耳痛、外耳道流膿等症狀時,亦可發生頭痛。所以,對發生頭痛的孩子進行眼科、五官科的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疾病

任何原因所導致的發熱,均可使孩子出現頭痛症狀。根據各個孩子的反應和耐受性不同,頭痛程度可輕可重。且大多隨熱度的下降,頭痛逐漸緩解。如孩子在患腎髒病(如腎炎、腎病)時出現頭痛,應警惕高血壓的發生。此外,孩子在發生煤氣中毒的初期,亦多表現為頭痛或頭暈。

藥物因素

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A,可引起孩子發生顱內高壓而出現頭痛。而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後,如突然停藥,亦可誘發頭痛。

頭痛性癲癇

有些反複發作頭痛的孩子,家長為其到處求醫,往往除腦電圖異常外,無其他異常發現。此情況以頭痛性癲癇可能性較大。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須由醫生進行診斷。一旦確診須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方可治愈。

如上所述,可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總的來說,嬰幼兒以耳鼻部感染、腦炎、腦膜炎為多。腦部感染、腦內腫瘤所占比例相對較小。

在孩子發生頭痛時,家長不必過於緊張,可先測試一下孩子是否發熱,並注意觀察有無其他異常情況。如孩子頭痛症狀較輕,並且一會兒會自行緩解,往往說明沒有器質性的軀體疾病。如孩子在頭痛時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出現,頭痛前有患病史或外傷史,或頭痛反複發生並較為劇烈,則應及時帶其去醫院診治。

大便不暢的處理

孩子排不出大便很痛苦,可用手指沾些熱肥皂水插入孩子的肛門裏,慢慢地撥動硬便,把它弄碎後用手指帶出來。或用開塞露等,也可很快排便。

孩子大便幹燥可服些輕瀉劑,服藥後12~24小時後可排便。最好的辦法是預防便秘,給孩子的飲食中加些玉米、萵苣、韭菜等纖維素含量多的食物。要耐心地,不要威嚇地訓練孩子坐盆,有些孩子是因為不喜歡坐盆而不大便,使糞便在直腸變成硬塊。還有的家長讓孩子坐馬桶大便,孩子兩腳不能接觸地麵,也造成大便不易排出。

預防嬰兒貧血

嬰兒出生6個月之後,從母體得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完,若補充不及時,就易發生貧血。6個月孩子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貯存的鐵缺乏,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常見的缺鐵原因有以下幾種:

先天性儲鐵不足

由於胎兒儲鐵以產前3個月最多,所以早產、雙胎、母親貧血嚴重時,都會使新生兒儲鐵減少。

生長發育過快

生長發育越快,體重增加越多,身體缺血量也就越多,對造血原料鐵的需要也就增多。因而生長發育過快的孩子容易發生缺鐵現象。

飲食中鐵缺乏

因為人奶、牛奶含鐵很少,不夠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單純喂奶而不增加輔食的小兒特別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疾病的影響

孩子患某些疾病可造成身體缺鐵。如孩子消化道畸形,長期腹瀉,鐵便不能很好地被吸收,易發生貧血。再如腸息肉、美克爾憩室、鉤蟲病等由於腸道經常少量失血,也會引起貧血。

家長了解了貧血的原因,就會認識合理喂養的重要性,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多吃動物肝、瘦肉、雞蛋、綠色蔬菜等來防治貧血。

當孩子精神不好,食欲差,經常疲乏無力時,應觀察孩子麵色、口唇、牙床,皮膚粘膜是否蒼白,若是,應想到小兒貧血,及時到醫院檢查。一經證實,就要堅持耐心按醫囑服藥。

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這些造血物質而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