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和盆浴
嬰兒日光浴
日光浴是讓太陽光直接照射。
寶寶習慣了外麵的空氣後,就可以開始日光浴了。日光浴可使嬰兒的血液循環通暢,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使骨頭、牙齒和肌肉結實,同時還可以滿足嬰兒手腳都想自由活動的欲望,進一步增進睡眠和食欲。
從出生後1個月就可開始日光浴,但由於直射陽光的刺激相當強,因此不能突然裸體長時間地照曬,應循序漸進。在有直射陽光的室內,首先從腳開始,過4~5天習慣了以後,從膝蓋到下麵再照4~5天,然後再到大腿,又4~5天的間隔,再依次到腹部、胸部直至全身日光浴。
局部日光浴大約經過1個月就可接著進行每30分鍾左右的全身照曬。夏天紫外線強烈,即使在室內散射的光線也很充足,因此沒有做日光浴的必要。曬太陽少的冬季,應特別注意日光浴。
做日光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讓直射陽光照曬在頭部或臉部,要戴上帽子或蓋著遮陽,特別要注意保護眼睛。
2.在室內做日光浴時不能隻透過玻璃窗,必須打開窗戶在直射陽光下照曬。在陽光強的日子,注意不要讓陽光灼傷皮膚。在寒冷季節,如能找個向陽背風的地方的話,裸體也不要緊。
3.日光浴後要用幹毛巾或紗布仔細擦幹汗跡,換件內衣,曬後,要喂些果汁或白開水等。
4.如果寶寶明顯身體不舒服、有病時該停止日光浴。如果是感冒,不發燒,情緒好的話,照常進行也無妨。結核菌素反應陽性轉化等,則1年左右不能進行日光浴。
5.患濕疹並且很嚴重的時候,注意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患部。
6.日光浴時別讓寶寶涼著。
嬰兒盆浴
將浴缸清洗幹淨,水溫適度,雙手托住寶寶的胸腹部,放入浴缸中,讓寶寶在水裏撲騰,練習遊泳。
通過遊泳能使寶寶四肢和軀幹靈活,促進肌肉發育,提高免疫力,調節神經功能,利於有節奏的呼吸及代謝功能,增進肺功能和血液氧化作用,促進生長發育,消除消化不良,培養寶寶的靈活性和勇敢精神。
訓練嬰兒遊泳應根據實際條件而定,不要強求。如寶寶不太適應,應停幾天再試做1次。如果寶寶很高興,則可以隔1天遊1次泳。每天遊泳時間不宜過久,以5~10分鍾為宜,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可逐漸延長時間。
不要剃“滿月頭”
許多年輕父母誤以為,剃掉胎毛可以促使多長頭發。所以在寶寶一滿月後,父母就給寶寶剃“滿月頭”,期望這樣能使其長出滿頭烏發。
這其實隻是舊習俗,簡直是給剛來到人間的小天使的痛苦和不幸,純粹是好心做了壞事情。在剃“滿月頭”時,用鋒利的剃頭刀給剛滿月的嬰兒剃頭,常常會在嬌嫩的頭皮上,留下許許多多肉眼看不到的傷痕。由於嬰兒皮膚的防禦功能不夠完善,剃刀又沒經消毒,極易造成頭皮感染。
其實寶寶的頭發長得多與少、黑與黃與剃不剃胎毛毫無關係。毛發與人的體質、營養和遺傳密切相關。因此在母親孕期要有充足而全麵的膳食營養;嬰兒出生後堅持母乳喂養;嬰兒應盡早到戶外活動,讓頭皮常曬到陽光並按時為嬰兒添加各類輔食。在嬰兒出生後每周用37℃左右的清水輕輕揉洗頭發1~2次,去除頭皮胎垢,增加血液循環,促進頭皮的新陳代謝,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及頭發的生長十分有益。
由於孩子滿月後,在戶外時間逐日增多,父母給孩子穿得漂亮些,理理發也是應該的,但給嬰兒理發最好用剪子,而不應用剃刀。
因此,剃“滿月頭”的舊俗應該根除,應樹立科學文明的育嬰觀念。
口水多的處理
孩子6個月左右,由於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而孩子又不能及時咽下,就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時要注意給孩子戴圍嘴,並經常洗換,保持幹燥。不要用硬毛巾給孩子擦嘴,擦臉,而要用柔軟幹淨的小毛巾或餐巾紙來擦。
小兒在出牙時,除流涎外,還會出現咬奶頭現象,個別孩子還會出現低燒,這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擔心。
培養良好習慣
家長要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要有規律,孩子的飲食、睡眠、遊戲等都應有固定的時間。生活有規律的孩子,會更健康、快樂,不愛生病,也不愛哭鬧纏人。這樣,家長能夠節省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做其他的工作和家務。
當小兒會坐之後,就要訓練他坐盆大便的習慣。最好要定時、定點坐盆,並教他用力。當小兒有大小便表示時,如突然坐立不安或用力“吭吭”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坐盆,逐漸形成習慣,不要隨便在床上、在玩的時候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