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易水遊記(2 / 3)

狼牙山本來就以險峻著稱,雖然海拔高度僅有1100米,但彎彎繞繞,繞繞彎彎,登山距離足有4000米以上。特別是上山的道路,基本上都是石頭砌的台階,高且陡。剛剛開始登山時,還不覺得怎樣艱難,越往上走,越感到吃力,真的不亞於李白筆下的“蜀道難”。

登山的遊人很多,其中有很多年齡較大的男女老人,可能是他們經常做登山運動的關係,身強力壯,簡直是健步如飛。我們也仿佛受到了感染,一步不停地往上攀登。

大約在四五百米高處的辦山腰,有一個岩洞,叫紅瑪瑙岩洞。岩洞旁邊碑文上介紹說,這個紅瑪瑙岩洞,是我國首次發現的紅瑪瑙質構成的自然景區,形成距今已有16億年的曆史。

紅瑪瑙岩洞通高90米,寬50米,共設6個景點,有仙女下凡、八仙賀壽、塔林夜月等40多個景觀。進得洞來,拾級攀緣而上,既能觀賞驚險奇絕的景色,又可當作登狼牙山的通道。

有的通道裏怪石嶙峋,犬牙交錯,一不小心,就會刮傷皮膚。肖厚誌在前麵領路,不時地回頭提醒我一下,或者是伸手拉我一把。他拉我時,我也回頭拉住劉陽的手。我們三人手拉手,一步一步往上攀登。

到了蠶姑坨半山腰,看見一座靈峰院。這個靈峰院俗稱尼姑聖母院,原有佛殿20餘間。現曆經千餘年,蠶姑聖母殿仍保存完好。

據碑文記載,靈峰院曆史悠久,為五代時所建,此後,曆代都對它進行過修繕,是一座千年古刹。三教堂因供奉“儒、道、佛”三教之祖孔子、老子、如來佛於一堂,形成全國獨一無二的“三教文化”。為其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靈峰院以辟為狼牙山六大旅遊景點之一,每天遊人如織,殿內煙火繚繞。

整個登山過程大約用時90分鍾,我們終於登上了狼牙山主峰。在狼牙山山頂上,我們看到了八路軍五壯士舍身跳崖的地方。緬懷先烈,自有一番感慨!在狼牙山五壯士舍身跳崖的碑文旁邊,俯身下看,煙霧彌漫,看不清崖底。我想像中的壯舉,仿佛曆曆如在麵前。

為了早點趕到易水河,我們下山是坐纜車下來的,自然是比上山要快許多許多。

下午五點來鍾,我們到了易水湖邊。我們先在河邊找一個農家院,把隨身攜帶的物品放下,準備遊湖回來在農家院休息

易水湖距離我們下榻的農家院不足200米遠,不一會,我們三人和一個旅遊團隊的四個女孩登上了一個遊艇。

為我們乘坐的遊艇掌舵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婦女,高碩的身材和健朗的體魄很像一位壯男。我沒有請教她的高姓大名,但我覺得還是稱她為船嫂比較合適。這位船嫂很健談,不時為我們解說她所知道的曆史人物、事件和各種傳說。

她還告訴我們,現在的易水湖是1958年人工修建的,上遊與遠古易水河相連,順勢望去,水天相接。不巧的是當時陰天,附近剛有淅淅瀝瀝的小雨下過,湖麵灰蒙蒙一片,望不到很遠。但在靠近湖水的山崖下,清晰可見崖上的花草樹木。

她一會兒告訴我們說,前麵的那座山叫李密山,是隋唐時期瓦崗軍領袖李密的仙居之地;一會又用嘴巴點向正前方的懸崖上,說:“你們看,那像不像一個大猩猩?”

沒錯,半山腰上還真是印著一個大猩猩的頭像,一隻高蹺的大鼻子,一對深陷的眼窩,像極了!就是這個頭像要比真的大猩猩還要大很多很多。

離大猩猩不遠處,還有一個類似人的腳印痕跡,船嫂告訴我們說:“那是八仙中鐵拐李的腳印。”

我問:“鐵拐李的腳印怎麼那麼大,它是怎麼印上去的?”

船嫂搖搖頭說:“不知道,大家都那麼說。”

不知不覺中,已經風平浪靜,西邊太陽即將落山的天空出現一片彩虹,從倒映在水中的畫麵望去,更加絢麗異常。

和我們乘坐一個遊艇的四個青春靚麗的女孩,嘰嘰喳喳個不停。看著她們充滿蓬勃朝氣的笑臉,我也仿佛年輕了許多!

我時而遠眺周圍的山水風光,時而引發一些懷古之幽思:荊軻慷慨悲歌的地方在哪裏?這就是遠古的易水河嗎?這就是電影《赤壁》的拍攝現場嗎?遠古的易水河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