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箭雙雕(3 / 3)

他們乘坐一個遊艇,遊艇上還有四個女孩子,她們是一個旅遊團隊的,正好和周劍飛他們湊乘一個遊艇。他們在湖上玩的很開心,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到岸邊。

晚上吃飯和住宿都是在易水湖旁邊的農家院,遺憾的是剛剛端起飯碗,肖厚誌就被刑警大隊叫回去了,說是有突發案件。

臨走時,肖厚誌對周劍飛說:“不好意思啊,老同學,我不能陪你了。你和小劉就在農家院好好休息一個晚上,明天早上,我也不能送你們了。以後有事,咱們電話聯係。”

周劍飛說:“劍飛此行,見到了老同學,獲益良多,達到了破案目的,可以說是一箭雙雕;並能尋幽覽勝,嚐我所願,一舉多得,不虛此行啊!咱們倆是老同學,我就不說感激的話了,後會有期!”二人互道珍重,握手告別。

住在這家農家院的還有一個集團公司的旅遊團隊,就是和周劍飛他們乘坐一個遊艇的那四個女孩的團隊。晚飯後,這個旅遊團隊在院子裏點起了篝火,舉辦了一場篝火晚會,周劍飛和劉陽有幸觀看了這個晚會。晚上,周劍飛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有了想寫點什麼的衝動。

周劍飛從小就喜歡舞文弄墨,經常寫一些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之類的文學作品。他現在已經積累了許多素材,準備退休後,寫小說,寫自傳,寫探案故事。

劉陽早就睡著了,周劍飛還在構思。他想寫一篇遊記,可是感覺遊的地方好幾處,內容也不太連貫。他突然靈機一動,就叫“易水湖散記”吧!反正周劍飛不想給別人看,他隻想作寫作材料積累起來,他隻想給小琳一個人看!他首先在辦案材料用紙上寫下了五個大字:

易水遊散記

他接著寫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燕國太子丹送別荊軻刺秦王時,荊軻在遠古易水河畔慷慨悲歌的傳奇故事,我早已耳熟能詳。但遠古易水河位於何處?我不得而知之也!能在有生之年到此尋幽覽勝,真的是縈繞我心頭多年的一大夙願啊!

上午十點多鍾,我們首先來到了清道光皇帝的陵寢之地——慕陵。

清代皇陵有東西兩大墓群,即東陵和西陵。西陵位於河北E縣城西15公裏處的永寧山下,離京城120多公裏,占地麵積約100多公裏。這裏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古鬆林,數以萬計的古鬆古柏把這一帶裝點的清秀蔥鬱,古樸大方。

清西陵東有2300年前的燕都古城址,西望雄偉的紫荊關,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極為壯觀。清西陵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

此外還有三座後陵,以及若幹座公主、妃子園陵。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異常磅礴。

西陵中的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寢,位於昌陵西15公裏處的龍泉峪,據說風水極佳。相傳道光皇帝是清代帝王中最為節儉的一位皇帝,就連導遊在講解中也頗為推崇。卻不知道光帝在生前兩次大肆興建陵寢,耗資之大,也是清西陵其他帝王無法比擬的。

道光帝的陵寢最初選在東陵,後因發現地宮浸水,便改在西陵重建。道光帝認為帝宮浸水,可能是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會在地宮吐水了。於是便在西陵中用金絲楠木雕出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藻井,形成了“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

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不僅在天花板上每一小格內都有龍,而且染枋、雀替全是金絲楠木雕成的遊龍和蟠龍,表麵都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殿門一開,楠木的香氣就會撲鼻而來。

慕陵以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燙蠟後赫然的色澤,灰黃交融的牆垣,配以藍天白雲,綠樹金頂,典雅肅穆,青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不管別人如何推崇,我對道光皇帝還是有自己的看法:由於道光帝建造慕陵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金絲楠木,致使世界上最珍貴的樹種在我國絕跡,僅此一項已經罪孽深重,更不要說在1840年戰爭中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和割地賠銀的賣國行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