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資料來源(2 / 3)

[58]陳罾:《毛澤東談文說史·<;水滸傳>;的啟迪》,《瞭望》1991年第44期。

[59]同[58]。

[60]同[56],第904~905頁。

[61]《毛澤東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頁。

[62]丁雪鬆等;《作曲家鄭律成》,遼寧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頁。

[63]《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2頁。

[64]同[56],第948頁。

[65]張誌清等:《延安整風前後》,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187~188頁。

[66]艾克恩:《延安文藝運動紀盛》,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第516~517頁。

[67]孫琴安:《毛澤東與名人》,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7頁。

[68]魏守忠:《毛澤東、周恩來與張恨水》,《黨史文彙》1996年第4期,第15~16頁。

[69]同[58]。

[70]約瑟夫·w·埃謝裏克:《在中國失掉的機會——美國前駐華外交官約翰·S,謝偉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報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09頁。

[71]白金華:《毛澤東談作家和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頁。

[72]同[61],第293頁。

[73]《黨的文獻》1993年第6期。

[74]同[563,第1048頁。

[75]同[73]。

[76]同[73]。

[77]薛春德、劉心明:《獨臂將軍傳》,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1頁。

[78]同[61],第398頁。

[79]同[56]。第1111頁。

[80]同[56],第1111頁。

[81]李清華:《霧都較量》,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頁。

[82]同[81],第1 30頁。

[83]同[81],第1 77頁。

[84]王炳南:《陽光普照霧山城——憶毛主席在重慶》,《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

[85]同[66],第651頁。

[86]同,第34頁。

[87]《中共黨史資料》第48輯,中共黨史出版社t993年版。第115頁。

[88]王蘇紅、王玉彬:《空戰在朝鮮》,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60~61頁。

[89]同,第174~175頁。

[90]同,第180~181頁。

[91]同,第237頁。又見陳四長、郭洛夫:《艱難的轉戰》,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頁。

[92]同,第241頁。

[93]同,第258頁。

[94]《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36頁。

[95]同[94],第1235頁。

[96]同,第266~267頁。

[97]《毛澤東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5~326頁。

[98]紀希晨:《憶毛澤東同誌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山西文史資料》第31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11頁。

[99]同[94],第1318頁。

[100]閻長林:《在大決戰的日子裏》,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0頁。

[101]王興國:《毛澤東與佛教》,中國書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257頁。

[102]同[100],第74頁。

[103]同[101],第183、188頁。

[104]薄一波:《回憶片斷——記毛澤東二三事》,《人民日報》1981年12月26日。

[105]餘湛邦:《毛澤東與張治中的一次重要談話》,《中共黨史資料》第48輯,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頁。

[106]同[94],第1473頁。

[107]《賽福鼎回憶錄》,華夏出版社1993年版,第510頁。

[108]《狂東興日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頁。

[109]同[108],第185~187頁。

[110]《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頁。

[111]徐一朋:《錯覺——180師朝鮮受挫記》,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頁。

[112]《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405~406頁。

[113]《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8頁。

[114]賈恩楠:《毛澤東人際交往實錄》,江蘇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第159~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