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1975年(1 / 3)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有個突出的特點:他不僅認真地讀那些所謂“正麵”的材料,同時也認真地讀那些“反麵”的材料。在這部史書中,舉凡奸臣、佞臣、叛臣等人的傳記,像新、舊《唐書》裏的安祿山、史思明等人的傳,《宋史》裏的《奸臣傳》(秦檜、蔡京),《明史》裏的《奸臣傳》(胡惟庸、嚴嵩)等等,他都在封麵上專門標出卷、冊、姓名,有的還在名字前麵畫了圈。他說,一要看看他們的奸法和壞法,二要和其他傳記參照看,弄清楚每項曆史事件的原委,分清主要的責任和次要的責任,不能隻信一麵之辭。

[附注]蔡京(1047—1126),北宋大臣,數度入相,被稱為“六賦”之首,也為《水滸傳》認定為禍國殃民的大奸臣。

7月14日,毛澤東提出要調整文藝政策。在這之前,他已經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說,提倡讀《紅樓夢》、《水滸傳》。在本日同江青的談話中,他說:“已經有了《紅樓夢》、《水滸》發行了。不能急,一兩年之內逐步活躍起來,三年、四年、五年也好嘛。”可見,在當時缺乏小說的情況下,毛澤東特別提倡大家都來讀《紅樓夢》、《水滸傳》等古典小說,正是他擴大文藝節目、逐步活躍文藝的一個重要措施。他還跟人講過,《水滸》要當作…部政治書看。它描寫的是北宋末年的社會情況,中央政府腐敗,群眾就一定會起來革命。他從梁山泊把來自各個山頭的隊伍統率起來成為一支武裝,引申出他們革命也要認識山頭,承認山頭,照顧山頭,到消滅山頭,克服山頭主義,如此等等。

8月13日,毛澤東同北京大學中文係教員蘆荻談了對《水滸傳》的一些看法。蘆荻向毛澤東請教了關於幾部古典小說的評價問題。毛澤東先講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幾部書,然後談到了《水滸傳》。蘆荻把毛澤東的談話做了記錄並整理出來:“《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麵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滸》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投降。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金聖歎把《水滸》砍掉二十多章。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歎,專門寫了一篇評論金聖歎的文章《談金聖歎》。

《水滸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本都要出。把魯迅那段評語印在前麵。

有關毛澤東和蘆獲談論《水滸》事,據作家葉永烈采訪蘆獲所記,說是這天毛澤東鼓勵她提問題,這時蘆獲就問道:“主席,聽說你講過《水滸傳》‘隻反貪官,不反皇帝’?”

毛澤東點了點頭說:“那是我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講的。”

這時,坐在一旁的張玉鳳也插話說:“去年在武漢時,我正讀《水滸傳》。主席見了,對我說過,‘宋江是投降派!’”

於是,蘆荻請毛澤東詳細談談應當怎樣讀《水滸傳》這部書。

這樣,也就引發出毛澤東的一大段議論。

蘆獲的筆,沙沙地做記錄,記下了毛澤東的話。

後來,蘆獲這麼回憶:

“主席講《水滸傳》時,談笑風生,和藹幽默。就該書的主導的政治傾向問題,他反複舉例,細致地進行了分析。……

“主席非常推崇魯迅,每次談話,都要提到他。當他聽我說北大中文係正在修改小說史稿時,便說,魯迅評小說評得好,要好好學習魯迅的思想觀點。他更盛讚魯迅在《流氓的變遷》中對《水滸傳》的評論,稱讚魯迅對金聖歎的批判。他對《水滸傳》研究中長期沒有貫徹魯迅的評論精神,對金聖歎的腰斬《水滸傳》和大量發行的這一腰斬本即七十一回本,十分不滿。……”

毛澤東說,應該出全本——百回本,叫出版部門印行。他說,印行百回本,讓讀者了解故事的始末,了解全貌,知道梁山好漢們怎樣興而又怎樣敗,還其本來麵目,讓讀者知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