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左右習慣,左右未來(1)(1 / 3)

擺脫壞習慣的阻礙

“又要動腦筋,真頭疼!”有時候,我們滿足於學習現成的東西,遇問題不願多想一想。

“別人都知道,我就不必舉手了!”有時候,我們的舉手率很低,往往除了自己非常喜歡的問題,我們往往會這樣認為。

“明天就要開學了,可是我的暑假作業還有好多沒完成呢?”有時候,我們的作業大多數是在交之前趕的。

“趕快做完,做完就可以出去玩了!”老師經常說我們作業不認真,這一方麵是由於作業量大、或者做作業的時間沒抓緊有直接的關係,還有時,是我們隻圖完成作業任務,不管作業質量。

似乎每個人的身上總是多多少少有著這樣那樣的壞習慣。對此,有人經常會這樣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小毛病人人都會有!”這種對壞習慣懷著無所謂態度的人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一種好習慣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一種壞習慣也可以葬送人的一生。這就如同在成長初期播種的一顆種子,種子一旦萌發就必然迸發出巨大的能力,好習慣可以使人獲得源源不斷的益處,但壞習慣就隻能成為阻礙人前進的絆腳石。想一想,一個愛睡懶覺、生活懶散又沒有規律的人,怎麼約束自己勤奮學習?一個不愛閱讀、不關心身外世界的人,他能有怎樣的胸襟和見識?一個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別人合作、溝通?一個雜亂無章、思維混亂的人,他做起事來的效率會有多高?一個不愛獨立思考、人雲亦雲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曾告誡一個遊蕩的青年說:“人是習慣的奴隸,一種習慣養成後,就再也無法改變過來。”那個青年回答:“逢場作戲有什麼關係呢?”這位哲學家立刻正色說道:“不然,一件事一經嚐試,就會逐漸成為習慣,那就不是小事啦!”。

壞習慣就像是身後的尾巴,一直緊緊地跟著你,等到你發現它嚴重地影響了你的生活,才想到要擺脫時,一切恐怕就難以挽回了。要知道,習慣的養成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每一次,當我們重複相同的行為時,就等於強化了這一行為,最終,就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把我們的思想與行為也纏得死死的。

正如英國掛冠詩人德萊敦在300多年前所說:“首先我們養出了習慣,隨後習慣養出了我們。”我們是從習慣中走出的,所以,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就需要掌握好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改掉壞習慣。不妨從以下幾點出發:

1、從思想深處認清不良習慣的危害性,清楚不良習慣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或左右人的行為方式,以爭取自覺地建立起戒除不良習慣的意識。

2、以好習慣取代壞習慣。壞習慣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你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如懶惰,所以,如果要與壞習慣徹底告別,可以找一個同樣使你感到滿意的習慣來代替它。

3、求得支持:許多戒除不良習慣者體會到,別人的支持十分重要,是防止複發的有效手段。這種支持可以來自家庭、朋友和誌同道合的同事。

4、避開誘因,如果你總喜歡在晚上喝咖啡或飲茶,而這樣極容易變得興奮因而影響睡眠,你就可以改喝白開水和飲料;如果你和一些朋友隻要一起,就想說話聊而影響了做作業,你就要試著改改對象。

5、自我獎勵:取得小成功——如堅持練琴一個月,可以自我獎勵一次,如買一書給自己。

6、不找借口:自欺欺人要防止,“這是小亮借給我看的武俠書,要不我不會看的。”、“這是最後一次,這次之後我就再也不看動畫片了。”……諸如此類的借口,其實都是下次再犯的苗頭和征兆。

細心,演繹精彩人生

一個細心的人才能發現生活中的樂趣,一個細心的人才能更細致的感受著這個世界,同樣,一個細心人更容易得到回報!

道爾頓是英國著名的化學家,是原子學說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色盲現象的人。道爾頓出生在一個農民家裏。由於家境貧寒,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後來他結識了一個叫約翰·顧的盲人。這個盲人很有學問,道爾頓就拜他為師,虛心求教。經過多年的勤奮努力,道爾頓學到了許多關於數學、哲學以及拉丁文、希臘文的知識。

與牛頓一樣,細心鑽研、深入探索各種奇特的自然現象,也是道爾頓在學習上的一大特點。他不輕易相信書本上的一些理論,對前人的知識,他要經過獨立思考和實驗證實之後才吸收。他還善於抓住觀察到的現象查找原因,這使他發現了色盲現象。在道爾頓28歲那年,母親過生日,他買了一雙襪子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母親。母親接過來一看,笑著說:“傻孩子,我這麼大年紀,怎麼能穿這樣的紅襪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