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書,我們讓自己預見美麗未來。而不管未來我們從事的是哪一種職業,豐厚的知識都是我們的立身之本,知識會讓我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知識是一切能力中最強的力量
16~17世紀,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他在書中寫道:“人類知識和人類的權力歸於一,任何人有了科學知識,才能駕馭自然、改造自然,沒有知識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這一論斷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後來經過馬克思的闡釋,科學知識首先獲得了名副其實的“力量”的使命,成為生產財富的手段,從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科學論斷。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可以說,知識不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是終極力量。
知識就是財富,李嘉誠先生曾深有體會地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新的信息,無論何種行業,你即使勇於拚搏,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如果你有知識,而隻是缺少資金的話,即使小小的付出都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當今社會,知識不僅指課本內容,更包括社會經濟、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
有一位哲人曾這樣說過,人們認為“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於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由於缺乏想像和觀念。
柏拉圖在2000多年前就斷言:“知識是一切能力中最強的力量。”
吳季鬆博士的論斷更是一針見血:“物質財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同一物品隻能供有限人使用,使用越多其價值越低;知識財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知識使用的人越多,其價值越高。”
人的力量在原始社會時期顯得十分渺小,人的存在依賴於自然的存在;在農業社會,土地、勞動力是社會發展的關鍵的經濟因素,是人追求的目標;在傳統的工業社會,貨幣資本、自然資源成為社會發展最關鍵的經濟因素;而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與經濟的一體化,使知識、信息、智能以及人才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成為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人及其知識占據全社會的主體與核心地位,成為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資本、第
一需要和第一力量。
我們所處的知識經濟時代,是“以人為本”的時代。高智慧的人才將決定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產業的興衰,企業的競爭將集中在人才上。《管子》雲:“爭天下者,必先爭人。”反過來說,一個人的知識越多,就越有價值。高知高酬、高智高位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最普通的事。
正因為知識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學習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
沒有明天的人,不會擁有快樂
你眼中的快樂是怎樣的?
有巧克力糖吃、打電子遊戲,還是在新學期給自己更換一身時尚的“行頭”?不同的年齡,我們因為不同的事而快樂。
小的時候,快樂是從天而降的。美味的零食、甜蜜的親吻多得等不及排隊就蜂擁而至;慢慢長大以後,快樂和我們玩起捉迷藏的遊戲,要仔細尋覓才能將它捕獲;而真正成為一個大人,偶爾快樂還會舉著降落傘帶給我們驚喜,有時它也依然喜歡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但更多的時候,快樂需要我們自己創造。
現在就想一想吧,你要怎樣做才能創造出快樂呢?現在的快樂是學有所成,走上社會後的快樂則是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