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遇見未來的自己(1)(2 / 3)

古今中外很多擁有輝煌人生的人,都是在少年時期就明白了這一點。

讓我們看看毛澤東16歲時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少年時的毛澤東,非常喜歡讀書。有一天,他得到一本描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威脅的小冊子,冊子開頭第一句便是“嗚呼!中國其將亡矣”,令他十分震驚。正是這本書,讓毛澤東從此將國家興亡放在心上,小小年紀便開始憂國憂民。1910年,毛澤東剛好16歲,他的父親要他去做生意,毛澤東卻立誌走出韶山衝繼續求學,探索救國救民的方法。在離家求學前夕,毛澤東提筆寫了一首《贈父詩》,夾在父親每日必看的賬簿裏,這就是:“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後來,毛澤東繼續努力讀書,並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為他日後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居裏夫人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也和她從小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分不開。居裏夫人幼年時就對自然科學有著強烈的興趣,父親實驗室中那些奇形怪狀的試驗儀器讓她十分著迷。長大後因家境貧寒,居裏一邊做家庭教師,一邊自學各類相關課程,終於攀上科學的高峰。

這樣我們知道了,今天和明天的關係其實就等同於春種和秋收。成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需要我們目標明確的追求。

那麼,想好了嗎?有信心了嗎?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當然了,千萬不要認為實現一個理想,隻學習一個領域和學科的內容就可以了,因為各個學科之間其實都是相通的。你今天讀什麼書,決定著明天你會成為怎樣的人。每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打開的窗子越多,展現在你眼前的世界也就越廣闊。當然,不論哪一個清晨,你都需要在出門前確定好目標,並準備好足夠多的可能需要的東西,這樣你才會走得更遠。

總之,從今天開始就學著為自己加分吧,使自己從內到外都更接近你想要變成的那個樣子,堅持下去,明天的你就會是你想變成的那樣!

長大了,我要做些什麼

一隊毛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有一條帶頭,其餘的依次跟著,食物就在枝頭,一旦帶頭的找到目標,停了下來,他們就開始享受美味。有人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做了一個試驗,將這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帶頭的那條毛毛蟲也排在隊伍中。那些毛毛蟲開始移動,它們像一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觀察者在毛毛蟲隊伍旁邊擺放了一些它們喜愛吃的食物。但是,毛毛蟲們想吃到食物就得看它們的目標也就是那隻帶頭的毛毛蟲是否停了下來,一旦停了下來它們才會解散隊伍不再前進。觀察者預料,毛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可是毛毛蟲沒有這樣做。出乎預料之外,那隻帶頭的毛毛蟲一直跟著前麵的毛毛蟲尾部,它失去了目標。整隊毛毛蟲沿著花盆邊以同樣的速度爬了7天7夜,一直到餓死為止。

可憐的毛毛蟲給予我們最深刻的啟示:沒有目標的行動隻能走向滅亡。

在平常每一個波瀾不驚的日子,我們過著學校家裏兩點一線的生活,似乎很少有時間去思考目標的問題,我們隻是按照社會和家長為我們安排的既定路線茫然地走下去,雖然這條路是長久以來證明最適合於我們的發展的,但是它到底好在哪裏,我們並不清楚,它會導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也幾乎是未知的。沒有了目標的指引和推動,每一天的學習當然會變成一種負擔,似乎是在父母家長善意的”逼迫”下才不得不去做的事。

現在反思起來,我們仿佛就像是一隻跟著大部隊繞圈子的毛毛蟲,毛毛蟲爬了七天七夜就餓死了,我們呢,這樣漫無目的的徜徉下去,青春也會很快消逝的,這樣我們不僅不能得到想要的成功,反而讓生命中最精彩的歲月中充滿煩躁焦灼和不安。

塞涅卡有句名言說:“如果一個人活著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有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人生是受目標驅使的。當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看到別人走路、講話、讀書、騎車等,我們就下定決心也要學會這些本領。雖然我們並不是有意識地這樣做,但我們確實是為自己樹立了目標。盡管達到這些目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取得成功。我們喜歡挑戰、學習和成功帶給我們的刺激。正是這樣,我們學會了走路、講話和其他許多我們現在看來都很簡單自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