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聽!花開的聲音(3)(3 / 3)

就這樣,維魯的夢想被這些人的嫉妒和自己的疏忽給摧毀了。同時,她背負了幾十萬的債務。這些債務有銀行的,也有民間借貸的。她變賣了那些產品和機器,資不抵債。

她四處找親屬借錢,希望能把高利貸暫時還清。可她難過地發現,沒有人願意幫助她,她成了孤家寡人。經濟上的困難,成了她最大的障礙。男友堅決地離開了她,就連同胞的姐妹,都換了手機號碼。她給朋友電話,朋友會支支吾吾地推脫有事。給父母電話,父母早已經天各一方。母親嫁給了繼父,父親娶了繼母。他們的家庭又各自有了小孩,她變成一盤冷菜,橫在他們的中間,誰也不願意看,不願意管。她求助無門,在最要命的日子裏,為了減壓,她甚至求神拜佛。而每個月借款產生的高額利息,她已然無法承受。

她需要老天降下一場黃金雨,讓她擺脫這種困境。可是黃金雨隻能在夢裏出現,追債的人卻無處不在。她借的高利貸因她無力償還,債主找了一些催債人,整天在她可能出現的地方等著她。那時她隻有26歲,是個秀氣靚麗的女孩。她創辦工廠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幫助她父母雙方新組建的家庭和親屬。她小半生沒有得到過溫暖的關愛,在寄人籬下的膽怯中長大。她覺得,物質的豐富會帶來精神上的碩果。

她把這些話說給討債的人聽,一邊說,一邊含著眼淚。不管他們相信與否,壓抑了這麼久的內心,需要一部分人能聆聽,不管他們是誰,是做什麼職業的,就算他們隨時都會取了她的首級,至少要讓他們知道,她不是故意拖欠著債務不還的。

為首的人見多識廣,聽她這番哭訴,便知她沒有欺騙他們,於是破例暫緩了她的還債時間。他說:“不管你有怎樣的經曆和悲苦,都要記住,債就在那裏,不管你活著還是死了,都在。何況你年輕,機會很多,好好活著,債總有還清的一天。”

她覺得他說的很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己做點什麼。她開始馬不停蹄地找工作,她的英語極好,可以翻譯一些國外的圖書來賺取薪金。生活雖然艱辛,可總會給她一點希望。

她出入歐洲人的公司,輪番麵試。

在她應試第八個公司的時候,在電梯裏撿到了一個黑色的包,那個包並不顯眼,隱藏在棕色紙板之下。由於那部電梯剛剛整修完,就在人的腳下墊了厚厚一層的紙板,紙板還沒來得及拿走,包就卡在紙板和電梯牆壁的大縫隙中。維魯彎腰撿起,當時乘坐電梯的也隻有她一個人。她打開包,赫然發現裏麵有一張巨額的現金支票以及單據,那筆支票的金額足夠她付清所有的欠款。她急匆匆離開了大廈,她一路都在掙紮,如果她用這筆現金還了債,哪怕是去坐牢,她身上的包袱也卸下了。或者,用剩下的錢,協助她逃到國外或者是躲進深山,苦行一輩子。

這樣一路胡亂地想著,她走到了銀行門口,在門外徘徊了許久。她真想把這些錢留下來,這個看起來不錯的想法,卻遭遇了道德和良知的抵製。雖然她會還上自己背負的債務,卻遭遇了另外一筆道德債,這筆債務將會更重,更負疚。

她攔下了一輛的士,朝著黑包裏名片上的地址開去。

那是一位和藹的英國老頭,他見到遺失的東西後非常愉快,他熱烈地擁抱她,問她需要什麼,她說需要一份工作,她十分需要錢。老人很欣賞她的坦率,經過接觸,他代表公司接納了她。她成了他的翻譯,一位駐華集團總裁的翻譯。

後來,老人問她需要錢的原因,她把自己的經曆向老人複述了一遍。英國老人這才明白眼前的女孩是那樣的需要錢。他並沒有隨即給她錢,而是調查了她的資料,調查的結果表明,她沒有說謊。不久後,英國老人以個人的名義,向她提供了借款,並付清了她的債務。而她欠他的錢,則在每個月的薪水裏扣除一部分。

這樣的機會,是她此前不敢想的童話。她工作踏實努力,業餘時間她翻譯圖書作為消遣。幾年過去,英國老人回國,她每個月把要還的錢如數打進他的卡裏。他們形成了一種信任和默契。這筆債,她足足還了六年。六年後,她一身輕鬆。

她偶爾也會回一次老家,對那些曾經坑害過她的人,她選擇了遺忘和包容。每次她依舊是大包小包地探望他們。他們尷尬的笑容,反而讓她踏實。

維魯的生活終於步入了正軌,不過她也終於知道了一件事實。英國老人去世的時候,她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工資裏,有他的一筆讚助。她拿著翻譯界最高的工資,老人隻是希望她能早一天脫掉包袱。因為這一份愛,她原諒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