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跑到公司,這才知道,爸爸找了經理,問清楚了他造成損失的金額,交上了兩萬塊錢的損失費。條件就是繼續讓他回來上班。他很生氣,兩萬塊錢是他一年的收入,他寧願選擇被開除,也不想去賠償。他找經理拿回了賠償款。他想,再找其他的工作好了。可是,他卻四處碰壁。業內的人士都知道了他的事情,沒有人願意請他。他這才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
爸爸在用行動啟發兒子,做人做事,要從一而終,要像個真正的男人扛起責任。當他在找前經理的時候,他已經錯失了最好的機會。這個行業徹底不再接納他。
在他無助的時刻爸爸守在他身邊。爸爸給他建議:可以做一家小小的飯店,從一點一滴做起。他聽了爸爸的話。
他不希望爸爸再失望。
慢慢地,他學會了麵對顧客,麵對這個社會。他每天清晨起得很早,因為心疼父親,他去菜市場買菜,從擇菜到洗菜,都是他一手包辦。
麵對顧客挑剔的時候,他也能去和顧客解釋,認錯。忙碌的生活逼得他沒時間再去抱怨。後來,他雇請了一位姑娘,姑娘吃苦耐勞,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他的爸爸在他結婚後,突發了一場疾病。臨終前,爸爸希望兒子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都不要去抱怨這個世界。人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祝福。
他相信爸爸的話是對的。不到一年,他也做了爸爸。這時的他,已經在那座城市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一輛車子,妻子賢惠,兒子聽話。
這一切,都是爸爸的功勞。想起爸爸曾經在廚房對他講的一席話,他這才理解。在兒子懂事後,他也這樣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要做一個可以讓生活有滋有味的男人。
在沒有盡力之前,停止抱怨和不滿。因為,你怎麼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怎麼樣對待你。有時候,必須要換一種角度去看問題,去處理問題,問題不但會迎刃而解,還增強了你的信心和持久力。
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每個人都守著一扇隻能從內打開的改變之門,除了自己,誰也不能幫你打開這扇門。
他感謝爸爸及時叫醒了他,否則,他不知道,曾經的自己,如今會走在哪一種路上。不管怎樣,他現在走的路,是最好的,是正確的。
人生寄語:
人的前半生都是在積累的階段,像塊海綿一樣學習,吸收知識,積累經驗。不錯,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有人家境優越,有人家境貧寒。這些都是不可改變的,是先天決定的。但是長大之後的發展就要靠自己了,父母不可能幫助你一輩子。因此我們不該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把原因推給環境,推給他人都是一種借口,一種對困難的逃避和抱怨,這樣,你就會和真正的生活決裂。
讓僥幸別無居處
生活贈與的空歡喜,其實也是歡喜,酸澀的不是人生,是過程。這個過程總會有虛有實,真的歡喜,就藏在這虛虛實實中。生活是一枚檸檬,先酸後甘,隻有細細品嚐,才會知其滋味。
他有雄心壯誌,從畢業前,他就設想了未來,他希望他的未來前途光明,薪水豐厚,工作清閑。他的想法,就像很多社會上的小青年一樣,太多的想入非非,卻不是腳踏實地。初涉世,他的夢想就破滅了。他必須像螻蟻一樣生存,每天穿行在人流中,腳步一刻不停地為生計奔忙。他最初是在一家廣告公司打工,老板的斤斤計較和同事的明爭暗鬥,讓他覺得無所適從。他逃避現世的壓力,於是,報考了日本的一所大學。他做了吃苦的打算,卻沒想到,在國外的生活並不好過。他邊學習外語,邊打工。熬到畢業,來到東京的一家酒店當服務員。這是他在日本正式的第一份工作。從此,他邁出了在日本發展的第一步。他很激動,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可沒有想到,他的上司竟然安排他洗廁所!洗廁所時在視覺上、嗅覺上以及體力上都會使他難以承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是使他忍受不了。當他用自己白皙細嫩的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立馬“造反”,翻江倒海,惡心得幾乎嘔吐卻又嘔吐不出來,太難受了。而上司對他的工作質量要求特高,高得駭人: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他當然明白“光潔如新”的含義是什麼,他當然更知道自己不適應洗廁所這一工作,真的難以實現“光潔如新”這一高標準的質量要求。因此,他陷入困惑、苦惱之中,也哭過鼻子。說實話,他從未幹過這樣的體力活,即使他打短工的時候,也隻是教授外國孩子中文。他猶豫著問自己,到底要不要辭職,或者換個工作。但是,在東京,一個沒有任何資曆的外國人,找工作實在太困難。他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這幾年的曆練,使他褪去了先前的浮躁。左思右想之下,他決定留下來,接受困難的挑戰,因為,他沒了退路。他每天都接受上司的指責,不是他的馬桶刷得不幹淨,就是他的服務不夠好。他覺得,上司是在故意找碴。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單位裏一位前輩及時地出現在他的麵前,她是個善良的日本姑娘,他們從同一所學校畢業。她幫他擺脫了困惑、苦惱,幫他邁好這一步,更重要的是幫他認清了人生路應該如何走。但她並沒有用空洞理論去說教,隻是親自做個樣子給他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