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敬意和不安,匆匆寫完了這本小書,講述了巴金青少年時代的故事。雖然前麵已經有了“代結束語”,但那還是“故事”本身的一部分,所以還要遵照編輯的囑咐寫幾句話,算是後記。
關於巴金,要說的話太多,不是這本小書所能承擔的。巴金自1904年11月25日出生,到2005年10月17日辭世,在這個世界上整整生活了101年,是真正的百歲老人、世紀老人。他有著豐富的、傳奇般的人生經曆,有著豐富的、出色的文學著作,有著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的愛和巨大貢獻。他是一代文學巨匠,一座文化豐碑,一個時代性的精神傳奇。
關於巴金,過去人們已經說了很多。早在1936年,魯迅先生就曾說過:“巴金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稍微了解一點魯迅的讀者都知道,他是很少這樣誇獎人的,尤其是對青年作家,說話曆來十分謹慎,能得到他這樣的評價何其難得!而那時巴金還不足32歲。過了差不多半個世紀,到巴金晚年,和他同被稱為“20世紀的良心”的冰心說:巴金“是一個愛人類、愛國家、愛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為寫作而寫作的作家”。而也就在這前後,日本的評論家說巴金的存在“代表著亞洲的理性”,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則稱巴金是一位“著述不倦的創作者,他的自由、開放與宏博的思想,已使其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見證人之一”。如此這般的評說,不勝枚舉。所有這些都很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巴金是怎樣的一個人。
1999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批準將天體上新發現的8513號小行星命名為“巴金星”,以彰示巴金的文學生命天長地久,永放光華。這是無上的榮譽,是巴金的光榮,也是所有中國人的光榮。
然而,巴金卻總是那樣謙抑,那樣平易,而且終生都是那樣真誠。他提倡說真話,向讀者敞開心扉,“掏出自己燃燒的心”;他強調自己“隻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是人民養育了自己;他竭誠地表示:“我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裏。”
巴金實在是一部大書。在這裏,我們隻是掀開了幾頁。希望讀者能從這裏開始,去認真地讀這部大書,去細細地體味和吸取它的營養。
天上有“巴金星”閃耀,地上有浸潤巴金心血的泥土伴隨,相信我們的閱讀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益。
2010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