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羅鏡泉廣文(丁申)
廣文新城遷錢塘,諱以智,字鏡泉,祖棠、父景熹及廣文以乾隆乙酉、嘉慶辛酉、道光乙酉三膺拔萃,為世稱羨。家富藏書,至廣文尤孜孜羅集,聞有異本,必借錄之,丹黃握管,日夕忘疲,首題尾跋,備溯源委。於鄉邦掌故,爬梳益力。司訓西安,著《趙清獻年譜》,移鐸慈豁,著《文廟從祀賢儒考》,居夾牆巷,則仿《東城雜記》,而為《新門散記》,別有《經史質疑》、《金石取見錄》、《宋詩紀事補》、《詩苑雅談》,又集唐宋以後重排周興嗣《千字文》之製誥頌讚銘訓敘跋等文,凡百篇,可稱文苑之大觀。《吉祥寶藏書目》不下數千百種,庚申之劫,避居海昌而歿,書被劫,半售甬東,猶有存者,而書目已不可問矣。
八四、蔣村草堂(丁申)
蔣炯,字葆存,號蔣村,仁和廩貢,初官慈谿訓導,曆保縣令,分楚北任廣濟,卓著政聲。所居西溪,西南十餘裏,山環水轉,宅幽勢阻,長鬆古檜,梅花竹箭,彌望無際,中有陂田數千頃,澄湖曲沚,複與煙嵐相間。蔣氏聚族而居,饒稉稻魚包皮蝦菱橘之利。屋數十椽,聚書萬卷,葆存摘蔬瀹茗之外,覃研鉛槧,物外翛然。詩學中晚唐,散體文學三蘇,長於議論,浙東名士多聞名而訪之者。高情朗誌,即不主風雅之盟,亦當為山澤之臞也。見王昶《蒲褐山房詩話》。
八五、清吟閣(丁申)
瞿世瑛,字良玉,號穎山,錢塘人,家雖素封,跡若寒素,手鈔罕見古書,以為日課,積數十年,幾得千冊。金石書畫,靡不考索。張叔未解元、徐問蘧、汪騶卿明經常主其家,校刻《東萊博議》、《帝王經世圖譜》、《陽春白雪》,世稱善本。築清吟閣以儲書籍,曾編目錄,計名人鈔本七百九十二種,批校鈔本四百七十五種,影宋元鈔本三十種,皆秘笈異本,而此外之古今版印之籍,不啻汗牛充棟矣,惜失於庚辛之亂。
八六、清來堂(丁申)
吳方伯煦,字曉帆,讀申韓家言,才猷敏練,倚馬可待。鹹豐間,備兵上海,兼綰藩條。時江浙淪陷,賊勢滔天,聯絡客將,力保滬城,厚集餉資,乞援曾營,備輪迎安慶之勁旅,卒以削平巨寇,東南轉機,實賴其力。比歸田裏,口不言功。
哲嗣冠雲部郎,工書能文,雅守儒素,世稱仿佛宋之張功甫。既號佳公子,又為窮詩人也。家有清來堂,廣儲書籍,埽劫灰之薪火,萃四部之菁華,如朱文公手注《論語》中之顏淵一卷,尤為鎮屋之寶。有《清來堂書目》四卷,不下五千種,冠雲嚐著《可久長室詩》,存書將與之不散雲。
八七、朱氏結一廬(丁申)
仁和朱學勤字修伯,鹹豐癸醜進士,由庶常改戶部主事,入直軍機章京,曆官宗人府丞。生平學敏才贍,好書尤篤。當駕幸木蘭之後,怡邸散書之時,供職偶暇,日至廠肆搜獲古籍,日增月盛,編有《結一廬書目》。其中宋槧者如鹹淳間吳革大字本《周易本義》、《呂氏讀詩記》、紹熙間餘仁仲《禮記》、慶元間沈中賓《周禮注疏》、巾箱本《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禮》、蔡夢弼本《史記》、《晉書》、《皇朝編年備要》、《西漢會要》、《東漢會要》、《兩漢詔令》、《古史》、《通鑒紀事本末》、《通鑒總類》、《五朝名臣言行錄》、《真文忠公讀書記》、《皇朝仕學規範》、巾箱本《劉子類編》、《朱氏集驗方》、鹹淳鎮江刻《說苑》、《黃帝素問靈樞經注》、《六甲天元氣運鈐》、麻沙刻《鍼灸資生經》、《藝文類聚》、《翻譯名義集》、《陸士龍文集》、《杜荀鶴文集》、《古靈先生文集》、《趙清獻公文集》、《淮海集》、《朱子大全文集》、《皇朝文鑒》、《才調集》、《花間集》,元槧中如《周易啟蒙翼傳》、《周易參義》、《禮書讀》、《四書叢說》、《詩童子問》、《春秋屬辭師說》、《六書正訛》、《兩漢詔令》、《陸宣公奏議》、《金陀粹編》、《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後集》、《戰國策校注》、《古今紀略》、《風俗通義》、《讀書分年日程》、《纂圖互注老子》《列子》《荀子》《楊子》《文中子》《呂氏春秋》、《農桑輯要》、《理學類編》、《孫真人千金備急方》、《永類鈐方》、《汲塚周書》、《仁齋直指方論》、《百川學海》、《困學紀聞》、《錦繡萬花穀》、《輟耕錄》、《黃氏日鈔》、《金石例》、《難經本義》、《釋氏稽古略》、《道院集要》、《二程文集》、《圖繪寶鑒》、《簡齋先生詩集》、《鬆雪齋集》、《靜修先生文集》、《方是閑居小稿》、《香溪先生文集》、《漢泉漫稿》、《國朝文類》、《唐詩鼓吹》、《文粹》、《風雅翼》、《樂府詩集》、《詩人玉屑》、《文心雕龍》、《中州集》,餘明刊精鈔又數百種,不及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