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在消除不良情緒時,通常采取三個步驟:首先必須承認不良情緒的存在;其次,分析產生這一情緒的原因,弄清楚為什麼會苦惱、憂愁或憤怒;第三,如果確實有可惱、可憂、可怒的理由,則尋求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它。
堵車堵得厲害,交通指揮燈仍然是紅燈,而時間很緊,你煩躁地看著手表的秒針。終於亮起了綠燈,可是你前麵的車子遲遲不起動,因為開車的人思想不集中。你憤怒地按響了喇叭,那個似乎在打瞌睡的人終於驚醒了,倉促地掛上了第一擋。而你卻在幾秒鍾裏把自己置於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之中。
美國研究應激反應的專家理查德?卡爾森說:“我們的憤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這位加利福尼亞人在討論會上教人們如何不生氣,他還就此寫了一本書《不要為小事情浪費精力》,這本書在10個月裏銷售了420萬冊。卡爾森把防止激動的方法歸結為這樣的話:“請冷靜下來!要承認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按計劃進行。”應激反應這個詞從50年代起才被醫務人員用來說明身體和精神對極端刺激(噪音、時間壓力和衝突)的防衛反應。現在研究人員知道,應激反應是在頭腦中產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惱怒情緒中,大腦也會命令分泌出更多的應激激素。這時呼吸道擴張,以便為大腦、心髒和肌肉係統吸入更多的氧氣,血管擴大,心髒加快跳動,血糖水平升高。
埃森醫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說:“短時間的應激反應是無害的,使人受到壓力的是長時間的應激反應。”他的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表明:61%的德國人感到在工作中不能勝任;30%的人因為覺得不能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而有壓力;20%的人抱怨同上級關係緊張;16%的人說在路途中精神緊張。
理查德?卡爾森的一條黃金規則是:“不要讓小事情牽著鼻子走。”他說:“要冷靜,要理解別人。”他的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表現出感激之情——別人會感到高興,你的自我感覺也會更好;
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樣不僅會使你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別人也會更喜歡你;
每天至少對一個人說,你為什麼賞識他;
不要試圖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隻要找,總是能找到缺點的,這樣找缺點,不僅會使你也會使別人生氣;
不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權利,這會沒有必要地花費許多精力;
不要老是糾正別人;
常給陌生人一個微笑;
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
不要讓別人為你的不順利負責;
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實——天不會因此塌下來;
請忘記事事都必須完美的想法,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
如果你這樣做了,生活會突然變得很輕鬆。
如果抑製不住生氣呢?這時你要問自己:一年後生氣的理由是否還那麼重要?這會使你對許多事情有一個正確的看法。
健康小檔案
一個EQ高的人,他的胸襟廣闊,肚量大,不在乎別人的批評,不怕挫折,不在乎別人潑冷水,不容易被別人激怒,因此能超越各種障礙,始終堅持理想,貫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