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的發展,醫學家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疾病與遺傳因素有聯係,盡管像精神分裂症這類與遺傳有關的疾病很難防範,但像心髒病、高脂血症或某些腫瘤如果能早些引起警惕的話,卻可戲劇般地提高你的健康狀況,使壽命得以延長。
如果擔心自己的遺傳基因有“缺陷”,建議找一位基因專家谘詢相關事宜;如無此擔憂,至少你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有專家專門設計了“訪醫四步曲”:
第一步,列出親屬譜係圖
四代以內:你,你的孩子,你的兄弟姐妹及他們的子女,你的雙親,雙方祖父母,你的叔姑舅姨,你的堂表親。標明每人與你的關係及健康信息,如舅舅曾中過風,就在他名字旁邊注明,並附上中風時的年齡。基因專家可以根據你提供的信息,繪出一幅家族譜係圖。
第二步,詳錄病史
設法獲取以下信息,標於每人的名字旁邊:出生日期,生育史(懷孕次數、流產、死胎、夭折、弱智、先天缺陷等),死亡時間及死因,糖尿病、心髒病或癌症等嚴重疾病的確診時間。信息越具體越好:乳腺癌要標明是單側還是雙側;患癌次數,早期在何部位,後期是否轉移至其他部位;癌前病史(如結腸息肉);任何有損健康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
第三步,與醫生討論家族病史
下次看醫生時,記著向他提供你收集到的信息。他可能會多問些問題,以確定你的家族病史是否影響他的治療建議方案。如果你母親45歲時確診患有乳腺癌,大夫會建議你將胸透的通常時間從40歲提前至30歲,並幫助你決定有無谘詢基因專家的必要。
第四步,更新家族病史圖譜
光是擁有一幅家族病史圖遠遠不夠,重要的是年年更新有關數據,值得慶賀的(新婚、喜得貴子)或難過的(親人不幸過世或診斷出嚴重疾病),都要據實錄入。另外,還需了解與你的家人發生婚姻關係者的病史。請記住:你立的檔案不僅對你們,而且對後代有重要價值。
健康小檔案
如果你發現家族中出現了下述病例,那麼你可能會從以下對應的早期檢查和預防措施中獲益匪淺:
直腸癌——從30歲開始每年做幾次大便常規化驗,檢查大便是否帶血。
乳腺癌——從35歲開始每年進行胸部X線攝片檢查,並進行經常性的自我檢查。
宮頸癌——從婚後開始每年進行宮頸刮片檢查。值得注意的是,患有濕疣的婦女患癌的危險性更大。
糖尿病——每年進行血糖化驗,並避免發胖。
心髒病——每年進行一次膽固醇化驗,並注意飲食和鍛煉,戒煙禁酒。
青光眼——40歲就應開始檢查,尤其是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人。
骨質疏鬆症——在更年期到來以前,進行骨密度、血鈣或雌激素水平的檢測。
改掉不良吃藥習慣
據《羊城晚報》報道,國內一家權威醫藥雜誌最近公布一項大型調查表明:幾乎所有人都有用藥不良習慣!
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藥。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在發展中國家的一項調查結論。而國內這家權威醫藥雜誌的調查也顯示,中國也存在較嚴重的不合理用藥現象。
排在首位的是隨意服用和濫用抗菌素,81.54%的被訪者都有這個習慣。比如,感冒咳嗽、咽喉不適,隨便到藥店買盒抗菌素服用。在服用抗菌素的人群中,有六成人一年中曾經服用過3~4種抗菌素,三成曾服用過5~6種抗菌素,一成曾服用過7種以上抗菌素。
調查顯示,七成人對醫囑用藥依從性不好——曾自行增減藥物劑量,不按時服藥或忘記服藥。
有些人認為藥吃的種類越多病好得越快,於是同時服用幾種藥物,這更加危險。原因很簡單,一次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很可能存在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加重毒性或產生新的毒性。比如,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藥)與貝特類藥物(降甘油三酯藥)聯合使用,就存在溶解橫紋肌的危險。
調查顯示,排除經濟原因外,在國產藥與進口藥功效相同、在低價藥與高價藥功效相同、在新藥與老藥功效相同時,五成被訪者分別選擇進口藥、高價藥和新藥。但專家指出:“最佳的藥物選擇是療效和價格最適宜。”另外,進口藥是根據國外人種進行臨床試驗,種族不同,不良反應的症狀也不盡相同,因此有時進口藥未必就好於國產藥。而新藥上市時間不長,有時存在的未知風險也大。
四成多被訪者曾給孩子灌藥。藥學專家認為,家長給孩子灌藥時,孩子的鼻子被捏住,隻能靠嘴巴呼吸,加上孩子又哭又鬧,極易使藥液嗆進氣管和支氣管中,嚴重者可窒息。
三成被調查者酒後用藥。酒與很多藥物有相互作用,可以引起不良反應。再如酒後神經係統的反應性下降,有些藥可使呼吸中樞受到抑製,甚至可因心腦供血不足造成缺氧死亡。
近兩成人會幹吞藥片,特別是年輕人。這一方麵容易使藥物黏附於食道黏膜上,造成傷害;另一方麵由於沒有足夠的水分幫助溶解藥物,導致咽喉等局部藥物濃度過大,對人體極為不利。